焦虑|千万学区房时代:我们看似没得选,实际上被焦虑蒙了眼( 二 )


真正在意学区房的,是那些有一定能力承担学区房价位、又有些勉强的家庭,那么,有些问题,是这些家庭一定要想清楚的:你到底希望你的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你的家庭到底能为、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大的成本?
 焦虑|千万学区房时代:我们看似没得选,实际上被焦虑蒙了眼
文章图片
(《学区房72小时》中,全款付清才可以买到“老破小”)
我们默认孩子必须要爬上高学历这座金字塔,挤过高考那座独木桥,但其实,真相也没那么让人沮丧:即使是被漠视的蓝领,在过去的41年里,工资增长了150倍。有的孩子从技校走出来,凭借扎实的技术本领,工资甚至超过很多白领。
只要孩子有一技之长,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是不难的,如果孩子还有胆识、肯吃苦、有情商,甚至可以混得如鱼得水。所以,到底是孩子的未来堪忧,还是家长的焦虑过剩?
当然,如果家长依然认为,为了上名校买学区房很值得,我们也有两点建议:
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
Raj Chetty等经济学家曾利用随机搬迁实验,探究居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焦虑|千万学区房时代:我们看似没得选,实际上被焦虑蒙了眼
文章图片
(《安家》中,宫蓓蓓想买学区房)
研究发现,如果孩子不满13岁,搬到更好的社区环境,对孩子成年后经济、教育与婚姻等各方面都有好处,但是,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大于13岁,搬家几乎没有用处。同理,如果孩子在更好的社区环境中居住时间越久,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越大。
所以,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初中或高中,搬家对孩子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再去考虑学区房的意义已经不大。
高素质社区性价比更高
在九十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实施过一个名叫“向机会搬家”的计划。
政府发一笔租房代金券,让贫困家庭搬到一个中等收入及以上的社区。
统计发现,虽然家庭收入没有增长,家长这一代已无法向上晋升,但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收入、升学等方面都超出了没搬家的家庭。
 焦虑|千万学区房时代:我们看似没得选,实际上被焦虑蒙了眼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小欢喜》)
所以,如果想跨越阶级鸿沟,如果资金有限,更有效且稳妥的选择,不是买学区房,而是去高素质社区租房或买房。
其实学区房问题,背后折射的是每位家长的观念,消极的家长用“有的人终将平凡”安慰自己,积极的家长用身体力行带孩子突围。
如果真的没有能力承受学区房,不如在家庭教育上多花些功夫。家庭教育是中产阶级家庭的最大优势,因为这一代中产阶级,大多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
曾经看过一句话,“当你纠结在只有学区房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一路顺风顺水地获得更好教育的时候,你的孩子已经不可能获得更好的教育了。”
 焦虑|千万学区房时代:我们看似没得选,实际上被焦虑蒙了眼
文章图片
(《学区房72小时》中,为了顺利买下学区房,傅重给中介送红包)
学区房有选择的意义,但不能神化它的作用,靠学区房规定孩子的未来,这不准确,也不公平。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闯过那座独木桥,而是如何突围,冲破让下一代勉强抗争的恶性循环。
亲妈学堂(米妈):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个公益纪录片导演。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留英双硕士,在读博士,有13年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我还是一位妈妈。三重角色使我时刻审视着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 焦虑|千万学区房时代:我们看似没得选,实际上被焦虑蒙了眼】所有我分享的,都是基于自己从教、为母经历的真实教育案例和思考。我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也希望为妈妈们打造一个“舒适圈”,减轻带娃负担。欢迎关注、转发分享、讨论、提问,一起探讨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