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母亲和那些助我成长的应膏阿姨

【七夕节献给母亲与母亲群体】 母亲这一代人 , 凡人善举 , 不胜枚举 , 但是这些太婆大妈 , 对那些影响孩童成长的美行 , 视为平常 , 而且多会遗忘 。 母亲和那些助我成长的应膏阿姨……武汉老刀母亲生于1933年的七夕节 , 有小名巧姑 , 是2017年5月13日走的 , 那天周六 , 再过一天就是母亲节 , 但是她老人家没能没能熬到那一天 。 还差三个月 , 可以闯关84岁 , 但她没能闯关成功 , 或说无意闯关 。对母亲一直想写点什么 , 几次开了头 , 却没能写下去 。 可写的东西很多 , 但枝枝蔓蔓难抓重点 。 就像一个太熟悉的人 , 细节蓬生常常一时让人难以捕捉其特质 。1、性格 , 我随母亲多一些“看一个女人看她怎么爱 , 看一个男人看他怎么死 。 ”其实 , 这两句对男女是通用的 。 我像是一下明白了母亲的用意 , 她是用绝食在选择如何有尊严地离去……前天与外地来的亲家一起聚餐 , 说起小外孙的性格 , 有点脾气 。 女儿说像她 , 这让我一下想到其实从性格上我是随母亲的 , 而且大半生的生命逻辑 , 母亲对我影响最大 。母亲胡德珍生长于湖北沙市 , 为镶黄旗满人 。 外祖父胡连福 , 本应姓关 , 是过继到胡家的 , 其祖父(胡家还是关家说法不一)曾官至千总 , 驻荆州 。 外祖母叫尚富玉 , 据说祖上更有来头 , 系某名将军之后 , 因牵扯宫廷之变 , 方家道中落 。 老刀:母亲和那些助我成长的应膏阿姨
老刀:母亲和那些助我成长的应膏阿姨
年轻时的母亲与父亲 。
对此我有印象的是沙市同福里二号一楼外婆家衣柜抽屉里 , 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绿色石头 , 有的圆溜溜 , 有的雕成了树叶 , 我们常当玩具耍 。 后来听说这是翡翠 , 清朝时镶嵌在衣饰上的 。 回想1989年我与报社同事行走云南 , 在瑞丽只我一人倾其所有 , 买现在看便宜得让人难以相信的翡翠手镯 , 后来我对美石、翡翠有兴趣 , 也应源于这一儿时的召唤 。父亲性格温和 , 我的性子则自小较为刚烈 , 这来自母亲 , 应是满人跑马射箭、英勇善战的“基因回响” 。 其虽然给我带来了思维与行事的冲击力 , 但在职场这种桀骜不驯注定是要吃大亏的 。 回想之 , 大学毕业刚到文化报工作 , 我就大顶陈姓总编;1996年文化报被长江日报收编 , 因为对子报员工在职称聘任上有歧视 , 我摔过主管总编辑的办公室大门;2007年底因顶头上司冤斥本人目无组织纪律 , 我在大庭广众之下顶得他下不了台 , 一年后单位搞“双向选择” , 两年内连续拿了湖北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 早有副高职称的我 , 竟然落岗了 , 被安排到校对室以示惩戒 。2007年的那场顶撞风波 , 曾有两位朋友从中说和 , 只要我向领导认错赔礼 , 这事就过去了 。 但是本人就是不认错 , “错不在我 , 是他没有搞清情况瞎批评”;就是失岗后当了五个月的校对 , 本人也决不低头 。 因为我清楚 , 于我言宁可受憋屈 , 没面子也没里子地“失岗” , 但一定不能“失志” 。 若精神垮塌了 , 人也就废了 , 不可能再展雄风!母亲给人的整体感觉为温和爱笑 , 但我知她有个性刚直 , 怜弱怼强的一面 , 与领导或说当时的当权者也有过冲突 , 但她有个原则:对错要说清 , 输赢可不争 。 所以就是有摩擦 , 也会控制在一定限度 。这个“对错要说清 , 输赢可不争”的原则 , 对我影响甚深 。 近年我深入追踪某龙头房企及多起某业乱象 , 且下力掌握了让其非常被动的铁证 , 有的可谓一剑封喉 , 最终本人几乎都没有利刃出鞘 , 他们其实应感谢母亲的这一原则 。 当然 , 经一番交锋 , 这些“块头颇大”的对手均有所收敛或说改进 , 作为个人 , 也算是一展巨力 , 可称壮哉 。母亲责任感强 , 我曾不止一次听外公讲“你妈像是我养了个儿 , 贡献大啊” 。 当时我不大懂此义 , 后来得知 , 一些地方女儿出嫁后是不方便多管娘家的 , 否则公婆家及邻里会有议论 。 像湖南老家那边 , 就是这样的 , 强大的传统力量限制着婚后女方的“补贴娘家” 。 满人传统如何?我不是太了解 。 但母亲对家族的责任意识与亲情牵挂 , 对我们影响深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