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都叫“快充”有何不同?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常见快充协议( 二 )


前三者硬件方面自然是交给厂商来做 , 消费者买就完事儿了;充电协议方面目前依然是混乱的旧况与统一的趋势并存 。 是时候重新介绍一下当前主流的公共/私有快充协议了 。
公共充电协议
所谓公共协议更多指的是来自芯片厂商甚至是 USB 联盟的方案 , 可供多个手机厂商使用或是兼容 。 而私有协议则具有排他性 , 一般只能供某个手机厂商的产品使用 。
目前市面上的公共快充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USB PD:USB 官方标准
得益于市面上主流的智能设备对 PD 协议的兼容 , USB PD 也成为了目前通用性最高的公共协议之一:从 iPhone、MacBook、市面上大部分采用 Type-C 接口的 Android 设备乃至 Nintendo Switch , 都能使用这种协议进行快充 。
换句话说 , 如果你日常使用 Android 作为主力机 , 同时还有一部 iPhone 备用 , 游戏机是 Nintendo Switch , 工作还需要用到笔记本电脑 , 理论上来说这些设备都可以使用同一个支持 PD 协议的电源来正常握手并实现快充 。
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体验 , 让我们在遇到临时出门的情况时 , 带上一个支持 PD 的 61W 电源即可解决手中大部分设备的快充需求 。
这「天下大同」般的普及性背后 , 少不了 USB-IF 这样的权威组织和各家巨头支持 。
首先 , USB-PD 协议的全名为 USB Power Delivery , 这个协议标准由 USB-IF 标准化组织更新并发布 , 包括 Google、Apple、高通等厂商都是其会员机构 , 同时下设不同的标准认证委员会;同时 USB-IF 还会每年举办会议 , 为供应商支持 PD 协议的设备提供认证 , 保证其兼容性 。
所以 USB-PD 的发展更像是 USB-IF 各家吸取部分头部厂商的研发经验后 , 共同制定的通用性标准的过程 。 它也顺势成为了 Apple 和 Google 的唯一指定快充协议 , 后者甚至将其作为 Android 设备兼容性认证的强制要求之一 。
目前最新的 USB-PD 3.0 规范最高支持 100W 的充电功率(比如 MacBook Pro 16" 的充电功率就是 96W) , 具体标准则分为了 10W、18W、36W、60W 和 100W 五种;预期相对应的电压则有 5V、12V 与 20V , 最大支持电流有 1.5A、 2A、3A、5A 等不同「档位」 , 满足从笔电到手机之间充电实际输出功率差异较大的不同需求 , 同时对旧版 PD 协议也有着不错的兼容性 。
少数派|都叫“快充”有何不同?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常见快充协议
本文插图

你能见到的那种很典型的 PD 充电器
虽然 PD 协议目前已经算是相当普及 , 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目前速度最快、转换损耗最低的充电协议 。 事实上 , PD 的研发进度以及制定的标准已经无法代表目前行业的最高水平 , 厂商在兼容 PD 协议的同时 , 依然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对独立、但效率更高的充电方案 —— 这就诞生了下文将要提到的 PPS 。
PPS 可编程电源
PPS 是 2017 年 USB-IF 标准化组织在 USB PD 3.0 标准中可编程电源(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协议的缩写 , 作为一项额外的补充协议 , PPS 在快充方面带来了更多的新玩法 。 首先相比高压快充的前辈 PD 2.0、PD 3.0(不带 PPS) , PPS 支持我们上文提到的高效「直充」方式 。
支持 PPS 的前提是支持 PD 3.0 , 但支持 PD 3.0 并不意味着支持 PPS 。 本文中如若特别声明 , PD 3.0 均指代不带 PPS 支持的 PD 3.0 协议 。
另一方面则是有了 USB-IF 标准化组织的背书 , 以及会员高通的支持 , 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了 PPS 协议 , 让百瓦快充的近未来有了一丝统一的味道 。
那么 , 可编程电源(PPS)究竟想怎么改变快充?
PPS 标准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充电器「听懂」手机的充电需求从而动态调整电压 , 每隔 10 秒与手机交换一次数据 , 在 3~21V 的电压范围之间 , 能够以 0.02V 为单位来进行精细调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