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蹲点日记:小小西红柿撬动致富大产业!平度前洼村有了“棚二代” 一个月能挣城里一年的( 四 )


蹲点|蹲点日记:小小西红柿撬动致富大产业!平度前洼村有了“棚二代” 一个月能挣城里一年的
文章图片

选果车间
蹲点|蹲点日记:小小西红柿撬动致富大产业!平度前洼村有了“棚二代” 一个月能挣城里一年的
文章图片

选果车间
同样被家乡发展前景所吸引的还有九五后的鞠朋浩,他现在是青岛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电商负责人,也是前洼村最年轻的电商负责人 。
鞠朋浩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外工作了一年,当发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后,毅然决然决定返乡创业 。他和爱人一起,从零到一学着做电商,创业过程中也见证了前洼村樱桃西红柿产业的发展 。
“釜山88号樱桃小番茄成本高,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刚开始的时候客户很少,一天也就几千斤的出货量 。但前洼村种出来的樱桃西红柿在口感上很占优势,客户收到货后,都是一致好评,所以回头客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现在有很多客户慕名而来,一些大型商超也来村里采购,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每天的出货量能达到两万多斤 。”鞠朋浩透露 。
这两年,前洼村里像王子龙、鞠朋浩这样返乡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凭借所学知识和开阔眼界,依托网销平台,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线上销售渠道,给当地樱桃西红柿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从过去扎堆逃离乡土进城打工,到如今陆续回乡发展,一颗小小西红柿让农村有了的新时代的“农二代”“棚二代”,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想,扎根在农村的这片热土上,肆意挥洒着青春 。
从单打独斗到集团军作战
与很多地方的产业振兴路径不同,崔家集镇走了一条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特色之路 。
半岛采访人员在蹲点中注意到,村里发往各地的樱桃西红柿包装盒上没有当地品牌标识,大部分都是水果商自己的牌子 。“咱这块做的确实有点弱,等于是咱用自己种出来的高品质樱桃西红柿给这些水果商打了品牌,人家反过来还得控制咱的价格 。”鞠炳锦说,之前村里也曾经注册过商标,但是由于缺少地域特色,缺乏品牌运营的经验和意识,所以现在大部分还都是“贴牌”生产 。
不仅是前洼村,整个崔家集镇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 。
崔家集镇党委书记贾涛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从崔家集镇的角度出发,从最初的36个扶贫大棚到如今的全镇700多个大棚,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缺失的问题 。“比如周边有些地方也种植樱桃西红柿,但是品质要比我们这里的低一大截,价格也要便宜很多,但是现在因为没有一个规范化的东西约束,这些西红柿就可以在市场上打着崔家集的牌子卖,最后受损的是整个樱桃西红柿产业 。”
目前,崔家集正在筹划着成立西红柿产业协会,通过协会完成产业规范化发展问题,同时还谋划着在崔家集建设樱桃西红柿交易市场,采取各村集资兴建的方式,最后的盈利分红也由各个村共同享受 。
贾涛介绍,崔家集老百姓尤其是前洼村村民,用实践趟出了一条适宜崔家集水土条件的优质经济果蔬种植模式,在扶贫资金的集中扶持下,为崔家集的西红柿产业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过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户各自为战的方式必然会遇到很多瓶颈,比如小农作坊式生产,无法在市场端形成议价的能力,更大的利润还是被中间商赚走了 。
如何破解这一痛点,让崔家集的樱桃西红柿能叫响全国,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崔家集镇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化 。
崔家集镇引进了平度市农投集团入驻,投资2亿元,规划了一处占地1600亩的高标准大棚园区,由扶贫合作社向农业创新示范体转型 。
蹲点|蹲点日记:小小西红柿撬动致富大产业!平度前洼村有了“棚二代” 一个月能挣城里一年的
文章图片

产业园区内的规划图
贾涛告诉半岛采访人员,建设一个大棚的成本大约15万元,很多村民还是拿不出来这么一笔钱,即便勉强凑够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而又政府出面招商引资,引入国有资本投资建设,聘请第三方公司统一管理,最后大棚还是租给老百姓种,政府积极对接百果园、京东农牧这样的大平台,按照这些大果商、大平台公司的要求来种植来生产,最终形成产业化生产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崔家集西红柿的知名度,同时让崔家集西红柿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市场上能够叫好又叫座,最终惠及全镇乃至周边地区的老百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