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蹲点日记:小小西红柿撬动致富大产业!平度前洼村有了“棚二代” 一个月能挣城里一年的( 三 )
在王峰德大棚里打工的贫困户王京芳,丈夫患抑郁症,家庭生活困难 。自从来到大棚摘果,王京芳每天能挣100多块钱,干了一年就实现了脱贫 。如今,王京芳和丈夫也承租了一个大棚,两口子一起忙活,一年下来预计能收入15万元 。在家门口就能有这样丰厚的收入,王京芳丈夫的病也好多了 。
文章图片
村里的种植大棚吸纳了不少周边劳动力
村民收入的提高从一个小细节上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去年,因为集中推进办理车辆ETC,村里作了统计,结果全村378户,已经办理了ETC的超过了400辆车,户均超过了一辆车,有的一家有三辆车 。
西红柿产业规模化经营还给农户带来一部分土地流转收入 。据了解,崔家集镇西红柿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事西红柿种植,有效推动了全镇土地流转和镇村资产盘活,这也给村集体增收开拓了新的路径 。与此同时,在精准扶贫政策助力下,全镇10多个村庄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起集体产权的西红柿设施大棚,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集体收益,实现每年村集体增收4.6万元 。
文章图片
村里的种植大棚吸纳了周边不少劳动力
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务工,部分村民看准商机,以满足务工人员的需求为着力点在村中开起了快餐馆和小超市,一些村庄开始规划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经济链,带动村民持续致富增收效果显著 。“我们村光做大包子的就有4户,年收入约近20万,蒸馒头的有3户,他们都是靠村里采摘西红柿的工人就致富了 。”鞠炳锦说 。
“棚二代”回归,幼儿园不够用了
前洼村樱桃西红柿的名声越来越响,尤其在南方打开了市场,成品不愁销,价格也随之提高 。果农们看到了“商机”,纷纷加入樱桃西红柿的种植大军中 。
最近,鞠炳锦接到了村幼儿园园长辛静的“求助”电话:幼儿园现有的教室有些不够用了,希望村里能开辟更大的空间 。
鞠炳锦告诉半岛采访人员,过去村里年轻人都在青岛或者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打拼,留守的老人也都去这些城市帮子女们看孩子,所以村里的幼儿园经常是招不满的状态 。然而这两年,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 。“现在回村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了,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回到老家上幼儿园,光我知道的今年就有十来个孩子从外面回村里上幼儿园 。”
王子龙是众多返乡种植樱桃西红柿的年轻人之一,他坦言很早之前父亲就想让他回村,但一开始他不为所动 。中学毕业后他先去当了兵,后来又在潍坊上学进修,也是上学期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贾晓燕 。
文章图片
“棚二代”王子龙和妻子贾晓燕返乡创业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王子龙和妻子两人被“困”在了前洼村,他也得以有机会亲身体验父母从事的樱桃西红柿种植事业 。
王子龙家里种了3个大棚,一个棚每年净收入可以达到十几万元 。不过他发现,尽管前洼村的小西红柿品质有口皆碑,但销路仍比较局限,而且村民都是各卖各的,量上不来也没法跟经销商议价 。
待疫情稍有好转,王子龙就带着贾晓燕一路往南开拓市场,两人先后去了南京、苏州、无锡、上海、杭州、厦门,把当地的果蔬批发市场都转了个遍 。这些市场上此前已有人销售前洼村的小西红柿,市场反馈也非常好,所以两个年轻人没有费太多的口舌,就积攒了一批水果经销商客户 。
回村后,王子龙和家人迅速把家里的大院改造成了樱桃西红柿分拣分装车间,他要帮乡亲们把樱桃西红柿卖到全国 。如今,他们每天要往南方发两万多斤小西红柿 。旺季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挣十几万元 。
推荐阅读
- 中年|小小咖啡馆圆了4个残障人士的梦,通过咖啡看到另一片“天”
- 郑妈妈的美食日记|12月底农村新农合截止缴费,农民嫌贵不愿付费,却不知3大变化!
- 郑妈妈的美食日记|农村“隔辈不亲”现象频发,70后拒绝义务带孙子,这是为什么?
- 社会|聚焦花生日记三周年云盛典 解码花生日记全新价值观
- 走转改|“走转改”——记者基层蹲点日记丨离不开的公证
- 综艺|《新生日记2》首播 能否掀起新一轮议“孕”热潮?
- 大妈|小小的维E加一物,每天涂一涂,祛斑去皱,45岁大妈显年轻
- 穿搭日记|新版《天龙八部》即将亮相央视,演员阵容豪华吸睛,你约吗?
- 小小|《新生日记2》:小小春情商有多高?请陈小春帮忙时说的话太赞了
- 床板|安以轩儿子翻越床板隔着屏幕都能惊出一身冷汗 小小年纪身手不错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