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蹲点日记:小小西红柿撬动致富大产业!平度前洼村有了“棚二代” 一个月能挣城里一年的

【开栏语】
曾经,我们无数次憧憬小康;如今,全面小康终于触手可及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 。
在这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刻,半岛传媒派出骨干采访人员,深入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走进基层、走进现场、走进百姓生活,蹲点探访,深度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记录下岛城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以及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 。
即日起,半岛全媒体策划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蹲点日记”,通过采访人员在基层一线蹲点生活的所见所感,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鼓劲加油 。
文/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 景毅 王好  图/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 吴璟
“如果当初我们没有硬着头皮搞大棚种樱桃西红柿,如果后来没有政府的扶贫项目和资金帮扶,我们这的人可能还在过着守着土地受穷的日子 。”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村民王峰德感慨道 。
从2008年前洼村“18勇士”学寿光建大棚,到2013年更换种植品种“釜山88号”樱桃西红柿,再到2016年政府资金帮扶竖起了36个扶贫大棚,前洼村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单个大棚纯收入超20万元,村里户均车辆超1辆,年轻人开始从城市反流回乡创业,过去多年招不满的幼儿园也出现了教室不够的情况……
果蔬产业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务工,部分村民看准商机,以满足务工人员的需求为着力点在村中开起了快餐馆和小超市,一些村庄开始规划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经济链,带动村民持续致富增收效果显著 。
随着全镇种植规模不断扩张,产量效益持续走高,作为青岛经济薄弱镇的崔家集不但成功“摘帽”,还吸引了不少企业的投资目光,如今京东等巨头企业也来到镇上投资建设农场,一条小小西红柿撬动的产业振兴之路就此绘就 。
18户“吃螃蟹”的人
前洼村位于平度市崔家集镇驻地东北6公里处,因地势低洼而得名 。早前,前洼村跟北方很多农村一样,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但是这里的土质偏碱性,庄稼收成仅有其他村子的八成,村民一年到头忙活下来经常是两手空空 。
如何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父老乡亲们腰包鼓起来,一直是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最大的心事 。“当时从新闻上看到寿光搞蔬菜大棚搞得很好,我就动了这个念头,我们村过去就有种菜的历史,为什么不学着搞大棚?”鞠炳锦是个行动派,他把这个想法跟村里村民挨个“灌输”,逐家逐户做工作 。
蹲点|蹲点日记:小小西红柿撬动致富大产业!平度前洼村有了“棚二代” 一个月能挣城里一年的
文章图片

种植大棚
一户、两户、三户……最后全村共18户村民愿意跟着鞠炳锦一块搞大棚 。这18户家里基本都是正值当打之年的中青年人,他们不甘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日子,村支书的建议让他们动了心 。在2008年冬天,趁着农闲时间,前洼村18户庄稼汉挤在从镇政府借来的一辆中巴车上奔赴寿光取经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些人有点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村民按手印搞‘包产到户’的意味 。” 鞠炳锦笑着说道 。
经过实地观摩学习,加上去市场上深入了解行情,大家将大棚种植的产品瞄准了当时非常受欢迎的千禧樱桃西红柿 。
搞大棚的经算是取到了,但是建大棚的用地又把他们难住了 。前洼村早年实行均田制,村里能用来耕种的土地早就分配到户了 。而要建大棚,就必须要有东西向的狭长型空地,对现有土地进行调整成了解决大棚用地的唯一办法 。
鞠炳锦和村里的文书以及计生委主任又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了让村民同意调地,村里甚至开出了1亩原耕地可以置换1.3亩新地的优厚条件 。鞠炳锦更是提出把自家的口粮地拿出来跟村民换 。
最终,善良的村民同意了村里的调地请求,140亩大棚用地空了出来 。从2008年冬到2009年春天,前洼村的土地上先后竖起了22个大棚,从寿光引来的千禧樱桃小番茄苗在大棚里扎了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