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每个场景中都有一个角色,每个角色中都有一片市场( 三 )


所以我们对于所有行为也是会分类的 , 我们在大脑中建立好不同的角色 , 然后把行为对号入座 。 比如斯坦福实验中的囚犯 , 他们认为囚犯就是应该逆来顺受的 , 所以当自己扮演了囚犯的角色之后 , 竟然真的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
产品中的角色:
这个斯坦福监狱实验 , 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角色的力量和对人类行为的塑造 , 在我发现了角色的视角后 , 重新理解了一些互联网的现象 。
首先举一个闲鱼的例子 , 作为一个二手交易平台 , 产品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 订单纠纷在所难免 。 可能是卖方存在欺骗行为 , 可能是买方存在欺骗行为 。 这时候必须得人工介入 , 如果全都让客服处理 , 一方面客服压力太大 , 另一方面客服的仲裁也未必准确 。 闲鱼构建了一个场景 , 完美利用了每个用户的力量 。 那么闲鱼是怎么做的呢?
闲鱼模拟了一个法庭的场景 , 被邀请的用户就是小法官 , 让用户来一起仲裁订单 。 本来如果让用户承担客服的责任去仲裁订单纠纷 , 会有用户参与吗?
从用户决策模型去看大概率不会有人愿意参与 , 说白了吃力不讨好嘛 。 但是闲鱼为邀请的用户塑造了一个角色 , 叫做法官 , 这一下就激发了用户的内驱力 。 用户开始扮演一个法官的角色 , 认为自己真的有责任来仲裁订单纠纷 。 这下不仅客服压力小了 , 仲裁的准确率也更高了 , 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 就是向所有用户传达出了闲鱼积极正义的形象 。
还有一个我认为很有趣的例子 , 很多网络游戏特别是江湖武侠类的网游 , 允许用户自由组建帮会 。 原本玩游戏就是图个开心 , 那玩家之间应该友善互助才对啊 。 但是我发现 , 所有玩家都会深深代入自己的游戏角色 。 原本没有交际的两个玩家 , 在进入不同的帮派之后 , 会表现出非常强的对立 , 似乎真的有很多江湖恩怨 。 一个帮派的帮主 , 也会带入自己帮主的角色 , 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感 , 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帮派成员 。
不光这两个例子 , 所有的场景中都有一个角色 。 一家装修朴素的面馆 , 代表的角色是想吃一顿快餐的人;一家金碧辉煌的酒楼 , 代表的角色是准备宴请四方的主人;一家古香古色的茶楼 , 代表的角色是寻找安静的文艺青年 。 想清楚了场景中的角色 , 就明白了这个场中应该有哪些景 , 也就是要传递哪些信息 , 带动哪些情绪 。
塑造角色:
要在塑造角色 , 首先要注意在场景中不断暗示用户 , 传递一些角色的特征 。 比如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 , 让囚犯脱光衣服 , 面壁站立 , 之后每天要求穿着囚服 。 让狱卒穿着制服 , 佩戴警棍 , 还带着银色反光镜 。 这些举动就是在通过角色的特征 , 不断强化他们对于自身角色的认同 。
角色的作用与公开程度正相关 , 决策越公开 , 角色的作用就越明显 。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 我们的角色是不会被彰显的 。 所以我们能发现一个现象 , 就是很多人在互联网上表现出和在现实中不一样的行为 , 正式因为互联网的匿名性 , 角色对人们的束缚减弱了 , 人们更多地表现出本我 。 但是在具有社区属性的产品中 , 人们依然热衷于表现自己的角色 。 所以如果你的产品想塑造一种角色来影响用户行为 , 那么一定要尽量让用户的行为有展示的空间 。
功能性越弱的东西 , 越能符合一个人角色化的需要 。 比如使用价值很弱的奢侈品 , 就能很明显的发挥其标榜身份地位的作用 。
2. 模仿和分化
角色对人们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模仿和分化 。
1)模仿
当我们认为自己是或者应该是某个角色的时候 , 我们会观察这个角色群体的其他人 , 有什么样的行为 , 然后主动模仿 。 这种行为有两个原因:

  1. 镜像神经元 , 大脑会驱使我们倾向于做出和他人相同的举动 。 因此模仿的举动有很深的生物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