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每个场景中都有一个角色,每个角色中都有一片市场( 二 )


假如给这个广告配上一段故事:”65岁跌宕人生 , 75岁重新出发 , 85岁硕果累累 , 褚橙——褚时健种的冰糖橙 , 24:1黄金酸甜比 。 中国人喜欢的甜 , 是苦尽甘来的甜 , 是逆袭的喜悦 。 人生终有起落 , 精神终可传承 。 “这就是场景输出给用户的信息流 , 唤醒了用户记忆中的那份感动 , 这个例子就是褚橙 , 3个星期卖掉了6000多万元的橙子 。 到了后来 , 人们买的已经不是橙子本身了 , 而是在向这种生活态度致敬 , 在向褚时健致敬 。
我们构建一个场 , 只能做到触达;在场中加入了景 , 才能做到转化 。
所以场景是什么 , 不仅仅是时间、空间 , 更是这个时空下要素的连接、信息的传递 。 我们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在搭建一个场 , 然后费尽心思地把用户带入这个场中 , 为的就是向用户输出信息 , 带动用户的情绪 , 进而影响用户决策 。 所以如果你做产品的时候考虑的场景仅仅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而没有信息流和情绪变化 , 那么前面的努力多半是白费了 。
二、构建场景 1. 角色
怎样构建场景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 上面已经说了我们构建场景要考虑清楚信息如何流动 , 能让用户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 这是需要产品经理一个用户一个用户地去了解 , 对用户心理有深厚的沉淀 。
但是我可以分享一个分析场景的视角 , 这个视角可以很好地把场景中的各个要素串联起来 , 就是角色 。
你有没有发现 , 我们认识一个人 , 其实认识的是他的角色 。 张总、王总 , 李老师 , 我们认识的是他们的角色 , 其实即使这个角色下的人换了也没有关系 , 我们认识的依然是那个张总、王总 。
我们每个人也都以角色的方式活着 , 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 。
在公司里 , 我们要扮演一个好员工 , 要表现的积极向上;在妻子面前 , 我们要扮演一个好丈夫 , 可靠稳重;在孩子面前 , 我们还要扮演一个好父亲 , 高大伟岸 。 这些角色的特点甚至有些冲突 , 在领导面前 , 我们有时会表现得略显稚嫩;但是在妻子面前 , 我们永远是那么成熟可靠 。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环境下 , 似乎都穿着一件角色化的外衣 , 我们会主动让自己的行为贴合这件外衣 。
斯坦福监狱实验:
我知道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决策是独立思考的结果 , 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 但是角色表现出了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
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主持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 他招募了24个身心都健康的大学生 , 这24个人被随机分成两组 , 一组扮演狱卒 , 一组扮演囚犯 。 囚犯被带到模拟监狱后 , 被要求脱光衣服 , 然后面壁站立 , 之后每天要求穿着囚服 。 反观狱卒待遇就大不相同 , 他们穿着制服 , 佩戴警棍 , 还带着银色反光镜 。
起初没有人会相信他们会真的扮演起狱卒和囚犯的角色 , 这24个人刚开始也确实没什么不同 , 第一天的时候大家都嘻嘻哈哈 。
但是很快实验就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了 , 狱卒很快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 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 , 设计了一整套惩罚制度:比如大半夜把囚犯叫起来做俯卧撑、报数 , 不给吃饭、不让睡觉 。
狱卒发现自己好像真的有权利之后 , 越发的肆无忌惮 。 这样的环境下 , 仅过了36小时 , 囚犯中就有第一个精神崩溃的案例出现 , 接下来又有5名囚犯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 , 不得不提前释放 。 剩下来的囚犯完全接受了自己囚犯的身份 , 变得逆来顺受 。 所有人似乎都忘了这只是一场实验 , 囚犯有权利退出实验 。
人类这种主动贴近角色的行为其实是有原因的 ,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 , 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给事物分类 。
比如这是虫子、鸟类、人类 , 即使分类比较粗糙 , 但却是我们理解世界很重要的方式 。 这种认知方式可以帮我们建立一种预测性模式 , 区分有用的信息和无用的噪音 , 有效的节省认知带宽 。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分类库 , 当我们认识到一种新事物 , 我们会尝试归类到库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