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河|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三 )


与姚教授依膝促谈 , 忘却了时间也忘记了空间 , 深切地感受到姚教授对皖西文化的执著探寻、对历史文明的严谨态度、对皋陶大地的情怀 。 依依不舍与君惜别 , 83岁高龄的姚治中先生思维敏捷、精神矍铄 。 临行时握着我的手嘱托我们:希望淠河学校能够继承和发扬淠河文化的优良传统;希望淠河学校可以匹配母亲河之名;希望淠河学校的未来可以成为淠河文化的一部分!姚教授的嘱托任重而道远 , 我辈定将上下而求索!
淠河是六安人民的母亲河 , 六安人对它怀着深厚的感情 。 几千年来 , 六安人称它为淠(pèi)河 , 这已成了习惯 , 成了历史 。 这里面饱含着无尽的情思 , 无尽的乡愁!淠河应该叫作pèi(淠、沛)河!有历史传统 , 也有群众基础 。 这是淠河流域人民大众通过口口相传保留下来的“活化石” 。
五、正本清源 , 文化自信 , “淠(pèi)”音响亮
《榖梁传·桓公二年》记:“孔子曰:名从主人 , 物从中国 。 ”其意为:地名的读音 , 应以当地人的读音为准 , 此也为国际惯例 。 比如领土的认定 , “名从主人“是为极其重要的条件 。
淠河学校筹建负责人刘亚非认为“淠”字从音到形的探究之旅 , 不仅仅是为了我们学校的校名——淠(pèi)河学校被响亮的叫出来 , 更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 倡导学生认同并遵循“读书报国”之校训 。 也希望我们能够给学生们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一个榜样 。
我们在探索皖西大地的历史文明和淠河文化中获知:上古时期 , 人类活动如帝位、祭祀、征伐、生子、狩猎、婚姻等都需要先行占卜 , 通过占卜寻求上天的指示以获得最佳时间、地点 , 并在兽骨上记录占卜的事项和结果 , 由此形成了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 。 所以 , 溯本求源就要从文字的原形、义、音以及演变的脉络来进行探寻:“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简体字”开始研究 。 今天通过探寻皖西文明和淠河文化 , 我们找到了从“沛”到“淠”的演变历程 , 也找到了“淠河”的准确读音:“淠(pei)” 。 从而能够让我们每一位六安乡亲大声读出母亲河的名字:淠(pei四声)河;让每一位淠河学子准确读出母校的名字:淠(pei四声)河学校 。
个人简介:
刘亚非 , 中共党员 , 大学专科(计算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现主持六安市淠河学校(城北二小淠河校区)全面工作 。 荣获优秀班主任 , 优秀教师 , 优秀共产党员 , 师德先进个人 , 文明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六安市演讲与朗诵协会理事、六安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成员 。
曾长期担任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教学工作 。 期间在《小学教学参考》 、《课堂内外教师版》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参加并完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广义本土化资源开发》4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
历任团委书记、总务主任、教务主任、工会主席、九年一贯制副校长、校长(主持工作)、城北南校党组织书记等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