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河|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当我们在追溯“淠”(pèi)字之源的小径上徘徊时 , 豁然穿越到淠河流域悠远而又似曾相识的文明时空——淠河文明:上古时期的皋陶文化、春秋时期的楚国文化、当代的红军文化 。 上古时期我们淠河流域的始祖皋陶兴“五教” , 创“五刑” , 立“九德” , 以著中国第一部律法典籍《狱典》 。 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楚相孙叔敖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 , 成就楚国霸业 。 当代朱蕴山、柏文蔚传播革命火种、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许继慎以及30万淠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 。 今天还有现代科技领军人物华为高管余承东 。 5000年的母亲河养育了淠河儿女 , 培育了璀璨的淠河文明 。
今天 , 为笃学、为求真 , 为淠河学子树严谨治学之榜样 , 为寻求淠河文明之源 , 也为求淠河之名、淠河学校之名 , 我们穿越时空、查阅典籍、寻访名师 。 就在今天 , 我收到了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皖西地方史以及皋陶文化研究的皖西学院教授姚治中先生的亲笔手札 。 手札虽轻 , 却深感先生治学之严、性情之真、情怀之重 。 也仿佛看到了先生高擎火炬照亮了5000年文明时空里:5000年前的第一部法典《狱典》、2600年前的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 90年前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小甸集特支、今天华为主导的全球第一个5G标准 。
一脉相承、一脉相传 , 请先生们引领着我们在追溯文明之源的路上上下求索 。
一、“淠河”原为“沛河” , 甲骨文为证 。
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 , 皖西大地流淌着一条古老的河流 , 那是她叫沛河 。
1.宋镇豪主编 , 马季凡编纂《徐宗元尊六室甲骨拓本集》第94片骨 , 第147页释 。
【淠河|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宋镇豪 , 男 , 1949年1月生 , 历史学家 。 主要学术专长是甲骨学及先秦史研究 。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淠河|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本文插图

淠河|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本文插图

图1 图2
上古时期 , 人们对自然充满敬畏虔诚之心 , 为了趋吉避凶 , 但凡大事均要进行占卜 。 并且将占卜的时间地点以及占卜的事由记录在甲骨上 。 这片甲骨上就记录了商王的多次占卜 。 宋镇豪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对图一的兽骨进行了注解:图2甲、丙、戊记录占卜的地点就在“沛” 。
2.何景成编撰《甲骨文诂林补编》上册第1322词条 。
何景成 , 男 , 1977年生 , 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先秦史学的研究、商周金文中的族徽研究、田野考古等 。 在《考古》、《南开大学学报》、《古文字研究》、《中原文物》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 , 出版专著《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一部 。
淠河|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本文插图

3.姚治中著《皖西古代史》 。
姚治中出生于1936年 ,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曾被选为安徽省历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皋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 现受聘为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 姚治中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皖西地方史的研究 , 致力于皋陶文化研究20多年 , 苦心孤诣 , 笔耕不辍 , 共发表论文及短论200余篇 , 著有《皖西古代史探索》《走进古代皖西》《从皋陶到刘安——汉文化成型期的皖西》《重评“淮南狱”》《皋陶文化与<道德经>》等专著 , 应安徽电视台“新安百姓讲坛”之邀 , 作“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皖西远古文化”报告 , 在六安电视台“六安讲坛”连续两年主讲“皖西古代史话” 。 以及姚教授应邀专门为淠河写的一篇文章《我们的母亲河叫淠(pèi)河》 , 详细地注释了了淠河的读音由来(2011年12月3日发表于《大别山晨刊》) 。 姚治中的研究成果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多次报道 ,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