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长三角一体化提速 上海大虹桥“虹吸”338家总部类企业落户
本报采访人员 张玉 石英婧 上海报道
从虹桥坐高铁 , 半小时可至苏州、无锡、嘉兴等周边城市;一小时以内可达杭州、南京等长三角都市 。 从虹桥乘飞机 , 两小时左右可抵北京、广州、深圳、厦门、台北、香港、澳门;三小时以内可到东京、首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 大虹桥作为总部的经济高地势能逐步凸显 。
8月12日 ,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回应《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采访人员采访表示 , 商务区总部经济加快集聚 , 管委会统筹推进 , 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区共同发力 , 上半年新增总部落户49家 , 累计集聚各类总部338家 。
而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 , 近年来 , 多家房企纷纷选择将总部搬迁至大虹桥区域 。
对于为何选择将企业搬迁至大虹桥商务区 , 8月12~13日 , 《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联系采访了旭辉控股集团(00884.HK)、正荣地产(06158.HK)、中骏集团控股(01966.HK)、蓝光发展(600466,股吧)(600466.SH)、协信地产等多家企业 。 8月20日 , 蓝光发展相关负责人回应本报采访人员表示 , 总的来说 , 选择运营总部落户上海大虹桥区域是公司在踏上千亿新征程、基本完成全国化布局之后 , 继续深化全国化进程、抢占战略高地 , 推动企业高质量增长的需要 。
“企业一方面可以享受到上海高质量的人才、教育、卫生、文体等配套 , 又在相对集中的区域里实现了企业的全产业链配置 , 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 节约了大量成本 。 商务出行的快速便捷与近距离全产业布局的集约高效 , 是虹桥商务区手里的一张王牌 。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上述负责人表示 。
房企抢滩“落户”
2019年12月 , 三盛集团上海总部正式入驻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虹桥·正荣中心 , 开启福州上海双总部战略 。
三盛地产集团总裁冯劲义表示 ,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 而虹桥商务区更是未来影响中国的企业聚集地 ,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枢纽中心 , 越来越多优秀企业从全国汇聚于此 。 三盛集团上海总部落户虹桥商务区 , 这是三盛向上跨越的全新锚点 , 三盛要立足商务区 , 深耕长三角 。 此外 , 大虹桥这片热土汇聚了高精尖的国际人才以及行业内方方面面的核心资源 , 有着良好的营商合作环境、开放多元的融资市场、强有力的辐射地位 , 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三盛在全国布局的高质量持续发展和品牌影响力 , 在这样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 , 三盛希望能够成长为大型规模性房企 , 并在头部房企中占有一席之地 。
据悉 , 上海总部落户商务区后 , 同样入驻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虹桥绿谷的华东区域总部也随之搬迁过来 。 目前三盛在商务区办公人数近400人 , 其中有每天从昆山开车往返的员工 , “一点也不堵车 , 40分钟能到公司 , 比我住在浦东开车过来舒服多了” 。
冯劲义对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如数家珍 , 早在2012年 , 龙湖虹桥天街项目启动时他就参与其中 , 可以说看着商务区从一片大工地到如今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 如今又回到商务区工作 , 从着手三盛的搬迁事宜开始 , 他对三盛在大虹桥的发展充满期待 。
同样开启双总部战略的还有蓝光发展 。 2019年9月20日 , 蓝光发展正式入驻位于虹桥世界中心的蓝光发展上海运营总部 , 形成“上海+成都”双总部发展格局 。
在2019年2月举行的蓝光年会上 , 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表示 , 蓝光要以新经济思维和逻辑“以变迎变” 。 “变是唯一的不变” , 他特别强调了“以变应变”和“以变迎变”的区别:应变是被动应对 , 迎变是主动出击 。 而要做到“以变迎变” , 很重要的就是要具有新经济思维和逻辑 。
选择将运营总部落户大虹桥无疑是蓝光发展“以变迎变”的重要一步 。 而在蓝光发展之前 , 多家房企纷纷选择在此落户 。
推荐阅读
- 城市群|华为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后疫情时代的智慧城市群将如何发展?
- 整治|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汤超等督导环境整治提升情况
- 中年|九城九校今成立协同创新联盟,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 中年|衡水?宁波(长三角)投资环境说明会举行
- 贫困村|广西灵山:电力架起致富“彩虹桥”
- 协同|长三角9所高校协同创新 全方位服务G60科创走廊产业发展
- 共促|建立律师联盟共促行业发展 胶东五市律师业一体化发展(青岛)论坛召开
- 长三角|上海工程大牵头,9所长三角G60沿线高校成立又一联盟
- 临港新片区引领长三角城市群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临港新片区引领长三角城市群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农业|产学研一体化 “85后”大学生沃野热土演绎“田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