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结合《史记》领悟老子庄子的智慧

诸子百家|结合《史记》领悟老子庄子的智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张松法
中华传统文化之理论阐释(八)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 , 学道之人必须抛开自我!若不抛开自我 , 就会被自己的情绪私欲等主观因素 , 削弱了自己的脑力 , 蒙蔽了自己的智慧 , 影响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 就会一厢情愿的得出错误的结论 。
如果是专业知识相同的两个人 , 其中一个能够抛开自己的情绪、私欲、性格、习惯、爱好、地位、立场、信仰、身份、职业、年龄、性别、经验、面子等一切先入观念 , 抛开一切有色眼镜 , 就肯定比另外一个人更容易看清真相 , 更能够得到准确的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就是《史记?老子列传》中 , 老子对孔子说的一段话:“良贾深藏若虚 ,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 态色与淫志 , 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就是告诉我们 , 不要被自我的东西 , 蒙蔽了自己的智慧 。
《老子》告诉我们 , 道的体是虚无缥缈的 , 道的用是生生不息的 。只有彻底的抛开自我的一切 , 才能把自己的心 , 空虚到虚无的状态 , 让人心接近于道体 , 道体中道用的生力 , 才能在自己的心中 , 发挥出生生不息的作用 。
抛开自我的程度有深有浅 , 作为学道的第一步 , 除了要抛开自己那些粗显的情绪私欲 , 还要把自己的身体也当成是某一个“别人” , 自己的心灵就好像是一个站在空中的旁观者一样 , 原来的自己就变得虚无了 , 把自己虚无了就是无我 , 无我就是合道 , 合了道就能够让道用的生力 , 发挥出生生不息的作用 , 生力的作用就能够让人产生智慧 。
如果把人们的智慧比作一面镜子 , 所有自我的东西就是镜面上的灰尘 , 只要把镜面上的这些自我的灰尘清除了 , 镜子就又能照见一切了 。因为镜子的明亮是本来就有的 , 道用的生力也是本来就有的 , 人的智慧也是本来就具备的 。
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理论中 , 抛开自我这个思想理念 , 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 抛开自我的程度 , 对应的正是境界的深浅和智慧的高低 。
综观《老子》、《庄子》、《阴符经》以及《史记?老子列传》等经典 , 道家的鼻祖们 , 强调的最多的 , 就是必须抛开自我 , 才能重现人心本有的智慧 。
《老子》用了大量篇幅 , 讲的都是柔弱、不争、处下、守辱、无为等内容 , 这些内容就是指抛开自我的情绪私欲 , 抛开所有的立场、地位、身份、职业、信仰等一切属于自我的东西 。
诸子百家|结合《史记》领悟老子庄子的智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道家另一部经典《阴符经》:“瞽者善听 , 聋者善视” , 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 抛开自我就是以心合道 , 越抛开自我就越有智慧 , 这也就是《阴符经》所说的“神仙抱一之道”!
《庄子》这部书很长 , 但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 只要把《庄子?内篇》的七篇题目 , 连贯起来理解一下 , 也就明白了庄子的思想 。
简单来说 , 《逍遥游》、《齐物论》就是讲扩大内心和抛开自我 , 《养生主》、《人间世》就是讲有了智慧 , 就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得心应手的做好任何事情 , 《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就是讲智慧道德都修养得很高了 , 就可以出来“应帝王”了 。
综观这三部经典 , 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 都是强调必须抛开自我的一切 , 让心灵达到一个很空灵的境界 , 在很空灵的心灵中 , 智慧就能像无中生有一样的产生出来 。
有了智慧 , 就可以“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 。
有了智慧 , 就能达到《阴符经》所说的:“食其时 , 百骸理 。动其机 , 万化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