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历仕五朝的明初重臣夏元吉:其宽宏器量与勇力担当为何被人称颂?
作者:史遇春
人类是群体生活的物种 。
有群体 , 一般而言 , 就会有分工 。
分工 , 按照素朴的观念理解 , 只是职能的差别 , 而非等级贵贱的区分 。
职能分工之后 , 群体成员的状态便会各有不同:
有人处于管理层;
有人处于被管理层 。
由于阶级社会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长时间的存在 , 使得人们的观念固化:
处于管理阶层的人 , 一般被视为领导者 , 似乎天然高人一等;
处于被管理阶层的人 , 一般被称作群众 , 似乎自然矮人半截 。
为表示对上述固化观念的不敢苟同 , 这里 , 再强调说明一下: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 在人格与尊严上 , 原本应该是平等的;之所以自古以来、自今以后的一大段时间里 ,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会被贴上高低贵贱的标签 , 主要是因为 , 在阶级社会长期存在的过程中 , 人际关系发生了异化 。
既然群体中有领导者 , 也有被领导者 , 那么 ,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 究竟是怎样的呢?那么 ,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 究竟应该怎样呢?
关于以上问题 , 因为牵涉的范围比较宽广 , 这里 , 无法面面俱到 , 那么 , 就仅从领导者如何对待被领导者这一面向说起吧 。
回望历史 , 总结现实 , 领导者在对待被领导者时: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者有之;
滥施淫威、捶楚谩骂者有之;
踩之在地、垫高自身者有之;
推祸诿罪、逃脱卸责者有之;
无视专长、骄矜自傲者有之;
榨其才力、不予进赏者有之;
明述其能、暗捅其刀者有之;
……
正因为自古及今 , 天下有太多上述种种状况的领导者 , 故而 , 一旦有行止大异于上列诸端者 , 便会被载记、被念诵、被传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下面 , 就讲一个古代社会的领导者楷模 。
这位领导者的行为 , 不但在旧时代可作楷模 , 便是在当下与今后的社会之中 , 也有其可资借鉴与玩味学习的地方 。
试问:其人为谁?
此人就是明朝初期的重臣夏元吉(《明史》作夏原吉) 。
按照惯例 , 欲说其事 , 先述其人 。
夏元吉 , 生于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 。
在他出生两年之后 , 即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闰七月 , 明军进攻大都 , 元顺帝出逃 , 蒙古退出中原 , 元朝对中国的统治结束 。就在本年 , 大明王朝建立 。
夏元吉卒于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 , 享寿65春秋 。
夏元吉字维喆;祖籍德兴(今江西上饶);其父夏时敏曾官湘阴(今属湖南)教谕 , 于是 , 举家定居于湘阴 。
夏元吉早年丧父 , 遂奋力求学 , 以养其母 。
后来 , 他以乡荐 , 进入太学 , 又被选入禁中 , 负责书写制诰 。因诚笃干济 , 而为朱元璋所器重 。后擢升为户部主事 。
建文帝朱允炆时期 , 夏元吉升任户部右侍郎 , 后又充任采访使 。在其任内 , 所理之地政治清明 , 百姓悦服 。
“靖难”之役后 , 朱棣即位 , 仍对夏元吉委以重任 。当日 , 夏元吉与蹇义并称于世 。他先转为户部左侍郎 , 又与蹇义一同进升为尚书 。朱棣北巡 , 命他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 。朱棣北征 , 他辅佐皇太孙留守北京 , 总理行在九卿之事 。因谏止征讨沙漠 , 惹怒朱棣 , 被命出朝 , 管理开平粮储;随即 , 他又被逮押下狱 , 并籍没其家 。朱棣死时悔悟 , 曾云“夏原吉爱我” 。
朱棣死后 , 皇太子令其出狱 。
朱棣之后 , 夏元吉相继辅佐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世所云“仁宣之治” , 夏元吉与有力焉 , 真可谓政绩卓越 。
明仁宗即位 , 恢复夏元吉官职;加封太子少傅;进为少保 , 兼太子少傅、尚书等如故 。
推荐阅读
- 明朝,朱棣|征发百万民夫,拖运金丝楠木,朱棣为什么倾尽全力建造紫禁城
- 明朝,朱棣|朱棣五次北伐的对内政治意义要远高于对外的军事成绩
- 朱棣|永乐年间的“天下秩序”——万国来朝
- 朱棣|此人是明朝最会作死的人,从皇位候选人作成了囚犯,连死都很奇葩
- 朱棣|朱元璋明令禁止子孙攻打越南,朱棣不遵祖训,强行出兵收复
- 明朝,朱棣|54岁朱棣被蒙古军围困大草原,是实力的碾压更是智商的"戏耍"
- 明朝,朱棣|仁宣盛世的奠基者,只在位一年的明仁宗,却受到后人极高的评价
- 朱棣|靖难之役中,朱棣曾多次面临挫折,为何他不选择投降
- 朱棣|历史上造反王爷那么多,为何只有朱棣成功?皆因有此人相助
- 朱棣|好人犯下大错,葬送了建文帝的大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