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说|他的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不是汉文帝,西汉最体恤百姓的皇帝

西汉最体恤百姓的皇帝 , 他的惠民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不是汉文帝
汉元帝 , 是西汉第11位皇帝 , 是汉宣帝与元配皇后许氏于民间所生 , 在位16年 。 他是西汉历史上儒学修养最高的皇帝 , 史书中记载:“(他)少而好儒 , 及即位 , 征用儒生 , 委之以政 。 宽弘尽下 , 出于恭俭 , 号令温雅 , 有古之风烈 。 ”甚至在当皇子时期还曾经一度因此为自己的父皇所厌弃 。 崇尚法家的汉宣帝曾说:“乱我家者 , 太子也 。 ”但是他与许皇后伉俪情深 , 最终将皇位传给了他 。 他不仅精通儒学 , 而且也将理论应用与实际 , 是西汉最体恤百姓的皇帝 。 他在位的16年中17次加恩于普通百姓;10次大赦天下;7次减少自己的日常用度 , 并将国家的公共田产租借给无地贫民;6次抚恤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 。 这样次数众多的惠民政策在整个西汉历史中也是不多见的 。 其中 , 最为我们所称道的仁德皇帝汉文帝在位21年 , 4次大赦天下 , 赏赐百姓9次 , 无论总数和频率都不及元帝 。
婆婆说|他的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不是汉文帝,西汉最体恤百姓的皇帝
文章图片
汉元帝像
同时 , 元帝虽然崇尚儒学 , 但是却并不迂腐 , 心中仍然是以民为先 。 汉代自高祖开始 , 都会迁移百姓到先帝(太上皇)的陵寝周边守灵 , 称之为“陵县” 。 到了元帝时期 , 为了避免百姓离乡背井迁徙到诸位先帝的陵墓周边守灵 , 甘愿毁弃、减小自己先祖陵墓的规模以节省民力 , 并从此再也不设置陵县 。 他下诏说:“安土重迁 , 黎民之性;骨肉相附 , 人情所愿也 。 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 , 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 , 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 , 破业失产 , 亲戚别离 , 人怀思慕之心 , 家有不安之意 。 所为初陵者 , 勿置县邑 , 使天下咸安土乐业 , 亡有动摇之心 。 布告天下 , 令明知之 。 ”这无疑是要背负“不孝”的骂名 , 甚至我们当代一些读者笑称为“奇葩” 。 但是在了解到背后的原因时 , 不由得引发我们的深思 。
婆婆说|他的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不是汉文帝,西汉最体恤百姓的皇帝
文章图片
汉元帝 , 《母仪天下》影视剧中形象
此外 , 汉元帝的惠民政策有些方面我们今天恐怕也做不到 。 元帝在位时期 , 天象异常 , 灾荒很多 。 元帝贷给饥民土地、农具、种子 , 秋季收获之后再收回成本 。 永光年间 , 西羌造反 , 汉元帝平定叛乱后体谅战事带给百姓的痛苦 , 决定免除百姓向国家借贷的金额 。 这一举动虽然是国家财政上的损失 , 却收获了民心 。 他在位期间 , 只有2次盗贼作乱 , 2次叛乱 , 这也是武帝以来汉帝国境内盗贼与谋反现象发生频率最低的时期 。
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来 , 元帝的惠民政策似乎是对于国家公共财政的浪费 , 有人认为这是西汉衰败的开始 。 但是自武帝以来 , 国家内部的动荡已经开始显现 。 武帝时期 , 出现盗贼作乱4次 , 6次地方反叛;昭帝时期 , 4次地方反叛 , 中央上官桀等谋反;宣帝时期 , 3次地方反叛 , 中央霍禹谋反 , 盗贼作乱1次 。 之后的成帝时期 , 2次盗贼作乱 , 1次地方反叛 。 从中可以看出 , 元帝的惠民之举的影响已经到了成帝时期 。 相较于文帝与民休息、厉行节俭 , 武帝的开疆拓土、跃马扬鞭 , 汉元帝的功劳确实不甚显眼 。 但是 , 百姓最需要的是实干派 , 百姓的获得感是最重要、最实际的 。 经天纬地曰文、威彊敌德曰武 , 虽然足以彪炳史册 , 但是终究不如给老百姓的饭桌上踏踏实实加几个菜 , 添一碗汤来得重要 。
【婆婆说|他的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不是汉文帝,西汉最体恤百姓的皇帝】正如他的谥号“元” , 谥法中曰:“主义行德曰元 , 行义说民曰元 。 ”作为第一个享有“元”字谥号的皇帝 , 笔者认为其当之无愧 。 他死后葬于渭城附近的渭陵 , 周围没有陵县设置的痕迹 , 仅有滔滔的渭河水护卫着他并记录着历史的真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