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感谢有你“火线”英雄:三名北京医师的抗疫故事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白衣战士义无反顾,披甲逆行,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倾洒了汗水,贡献了力量。。北京日报|感谢有你“火线”英雄:三名北京医师的抗疫故事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全市11万名医师坚守在工作岗位,守护着人们健康。我们的镜头对准了三名曾经参与疫情阻击战的白衣天使,他们是普通医生,更是“火线”上的钢铁战士。
重症医学姜利:“两披战袍”上火线
北京日报|感谢有你“火线”英雄:三名北京医师的抗疫故事
文章图片

她出场了。这意味着“战斗”进入到“攻坚”阶段。
她是姜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
从死亡边缘拉回患者,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的使命。每次姜利出场,就是有人在等待她帮忙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门。
2003年,姜利参加了抗击非典的救治工作。日常工作中,每天她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重症患者。今年1月25日,身经百战的姜利抵达武汉。作为第一批抵达武汉的援鄂医生,坐镇武汉疫情“暴风眼”——武汉金银潭医院。在武汉,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定的重症医生奋战了三个多月,救治大量危重症患者。但刚刚抵达武汉、抵达金银潭医院的时候,这位后来被誉为“重症八仙”之一的重症医学专家,也曾经一度彷徨。“看着满眼飘红的中央监护台,听着病房里各种报警的此起彼伏,看着一个个挣扎呼吸的患者,我总是在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能带着大家做什么……”只有到病人身边,才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姜利和医疗团队深入病房,逐一了解患者情况,认真梳理治疗流程以及管理办法。隔离病房里,穿着防护服的姜利总是身先士卒,率先进行高危操作。
北京日报|感谢有你“火线”英雄:三名北京医师的抗疫故事
文章图片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非常具有挑战性,重症医学专家就是想方设法帮患者“撑住”,争取时间让患者恢复自身的防御系统,从而最终打败病毒。“尽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就是我能做的最实在的事。”4月,武汉疫情逐渐平稳。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家乡,姜利和另外7名重症医学专家留守武汉,后来他们被誉为“重症八仙”。今年6月,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已经返回宣武医院开始常规工作的姜利再披战袍,赶赴北京地坛医院,再次与新冠病毒面对面。在地坛医院,姜利与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救治实现了患者零死亡的目标,所有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从武汉回来已经三个多月了,还是会有人问姜利:“你怎么就去了武汉?”每次,姜利的回答都很简单,“我觉得自己还能干点事。”
作为一名医生,她常说,医生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有条件去救,条件不够想办法也要去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抱怨不退缩,努力创造条件,获得当时能够获得的最好结果。仅此而已。”
心内科医生李靖:两个“战场”都不能缺席
北京日报|感谢有你“火线”英雄:三名北京医师的抗疫故事
文章图片

今年2月初,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靖跟随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启程出发前往武汉。这个机会,是他自己“争取”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靖早就做好了到武汉一线支援的准备。北京医院首批援鄂队员在1月下旬出发前往武汉,名单中没有李靖。他继续报名。2月6日下午,李靖终于接到了医院的通知,“翌日清晨出发。”接到通知的那一天是李靖的生日,“到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去治病救人,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