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真相来了

谈起节约粮食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最常被引用 , 以此来说明粮食来之不易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不少公号文章披露 , 写此《悯农》诗的李绅乃穷奢极欲之人 , 最为直接的证据是说他爱吃鸡舌汤 , 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 。
一顿饭三百鸡 , 成为网红话题 , 李绅成了人前悯农人后暴食的“两面派” , 大家纷纷指斥他挥霍浪费、表里不一 。 话题反转本来就是如今吸流量的一大利器 , 落在这一诗文入选教科书的国民诗人身上 , 想不轰动都难 。 历史上的李绅果真如此吗?李绅吃鸡是当代人挖掘的历史真相还是历史发明?
作者:何殊我
国民诗人诗号“短李” 洞察时弊李绅应该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文学创作与政治作为上都有建树的人之一 , 描述李白、孟浩然等人的所谓“官场失意出文豪”的定律在他身上是失灵的 。
历史|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真相来了
文章图片


李绅出身山东李家 , 是唐朝士族之一 。 李绅六岁丧父 , 九岁丧母 ,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先后失怙失恃 , 这是巨大的心理创痛 , 要么让人一蹶不振 , 要么让人奋发图强 。 好在 , 李绅属于后者 。 青年时期的李绅就展露文采 , 名动乡里 , 《唐才子传》里面说:绅为人短小精悍 , 于诗特有名 , 号“短李” 。
李绅曾多次应试不第 , 直到三十五岁才终于中第 , “三十老明经 , 五十少进士” , 这个年龄在唐代科举来看也算是春风得意 。 在中进士前 , 李绅曾四处游历 , 饱览秀美河山 , 结识不少知交 , 更体察到了民间的疾苦 。
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 , 李绅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悯农》诗两首: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 ”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
因为唐朝科举不仅靠考试成绩 , 还可以参考他们平时的作品和才气 , 考生将自己比较得意的诗文收集成册 , 用漂亮字体写成卷轴 , 考试前送给当时文坛上有名气、政治上有声望的人 , 或者是与主考官关系密切的人 , 以求得推荐 , 这种行为被称为“行卷” 。 据考证 , 这两首诗曾经作为行卷向当时已是名动一方的文坛显贵韩愈、吕渭投递过 , 备受赞誉 。 《悯农》两诗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了农人之苦:《锄禾》从个体角度入手 , 以农人耕作之辛劳起兴 , 告诫每一个人要珍惜粮食 。 《春种》则从宏观角度着眼 , 前三句描绘了农业生产的繁茂 , 最后一句陡转直下 , 道出了农民丰产不丰收的惨痛现实 , 响鼓重捶惊心动魄 。 《悯农》两诗有着很强的文学、现实意义 , 精辟地揭示了皇权治下 , 农民辛劳一年都难以果腹的人间悲剧 。
学者王旋伯考证 , 《悯农》作于公元802年左右 , 在这之前的780年 , 唐德宗废除了施行一百多年的租庸调制 , 改用两税法 。 将实物税换成财产税 , 这是我国税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 在贫富对立的封建社会 , 税收成本最终还是转嫁到了农民头上 。 农民只能靠变卖家产和粮食来缴税 , 由此出现“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的“饥饿的盛世” 。
“悯农诗”自从杜甫复兴以来 , 在中唐的德宗时期进入全盛阶段 , 李绅、白居易、王建等人创作了大量类似题材的作品 , 兴亡皆是百姓苦的封建王朝悲剧被全景式地呈现出来 。 个中成就最高者 , 李绅堪称佼佼 。 年轻的诗人 , 在脍炙人口的诗中洞察政策弊病 , 也让其政治才能展露峥嵘 。
后来在金陵的一段遭遇 , 则可以看出来李绅敏感的政治头脑 。 李绅刚及第以后 , 被选拔做国子监助教 , 不遂心愿 , 就继续游历四方 。 到了金陵 , 很受浙西观察使李锜赏识 , 做了他的幕僚 。 当时李锜已经有谋反的心思 , 拒不接受朝廷的回调令 , 杀了传旨的钦差和太监 , 然后让李绅起草造反檄文 。 李绅故作丑态 , 连续废了几十张纸也写不成一个字 , 被李锜以死相威胁 , 李绅说“生未尝见金革 , 今得死为幸 。 ”后来换了别人很快写好檄文 , 李绅被关了起来 。 李锜很快兵败被杀 , 李绅得以逃过一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