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通讯:“看我的,跟我学” 扶贫书记田川强的心儿在远山

中新网新疆叶城8月18日电(李志强)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任叶城县亚尔阿格孜村扶贫第一书记的田川强有点“狂”,精准扶贫国家考核验收在即,面对“国考”,他自信满满。
扶贫|通讯:“看我的,跟我学” 扶贫书记田川强的心儿在远山
文章图片
试验种植的土豆丰收了。李志强 摄
吃了秤砣铁了心
2018年1月30日,三辆皮卡车从喀什叶城县县城出发,向300多公里外的西合休乡亚尔阿格孜村驶去。来自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的田川强在农村长大吃过苦、干过团委书记、在南疆驻过村,所以就自告奋勇申请担任扶贫第一书记。
处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的叶城县亚尔阿格孜村,位于喀喇昆仑山深处,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平均海拔2900米以上。村里没水、没电、没有通信网络,居民家没有一件电器,几乎与世隔绝,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村里与外界的沟通,全靠两部卫星电话。受天气等影响,有时候这两部电话还打不通。
【 扶贫|通讯:“看我的,跟我学” 扶贫书记田川强的心儿在远山】扶贫|通讯:“看我的,跟我学” 扶贫书记田川强的心儿在远山
文章图片
新建的村民定居点。李志强 摄
道路险峻崎岖,车子一会儿躲个坑,一会儿躲开山上滚落的石头,缓慢爬行着。车上装着上级下发的援助物资和他们的行李。田川强带了200多本书。他们一行8人,有自治区和县委派往乡里的干部2人,县乡派出的老师6人。车里长时间没一个人说话,有人开始高原反应。艰难地翻过两个4000米冰达坂的第一个后,四个老师惊魂未定,抱头痛哭,这里的荒凉落后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田川强心里暗暗在想,一定要坚持。
亚尔阿格孜村全村99户406人,人均土地仅一亩,只能种植青稞和苜蓿。没有任何产业,维持落后的畜牧养殖方式,因山路险峻,全村2000多只羊,一年跌入深谷或丢失的就有400多只。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一般商品的价格是县城的两倍。
“不适宜人类居住。”
“三年脱贫不可能。”
“靠国家补助就行了。”
这些声音,来自部分居民、乡村干部和一些异地帮扶结亲人员。田川强也觉得简直太难了,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他吃了秤砣铁了心,绝不当逃兵!
原始游牧生活结束
田川强开始琢磨到底干什么、怎么干。后来想通了:必须只争朝夕,带领村民实打实地一起干。
山里人交朋友是以心换心。大家见田川强不是手插在裤兜里、指手画脚那种人,面对苦活儿脏活儿,他总爱说:“看我的,跟我学。”大家眼见他越来越像一个老农民,打心里服了、感动了。他成了全村人的“后勤部长”,孩子生病了、羊丢了、吵架了,全来找他,他都一一解决。
村子方圆40多公里,村民因为逐水草而居,特别分散。田川强第一次坐村干部的摩托车去走访时,在一个简易的吊桥上,他紧紧地抱着村干部的腰两腿直打哆嗦。那下面就是几十米的深谷啊!后来,他逼迫自己学会骑摩托车,不到三年,骑车总里程超过5000公里,熟悉每家的情况,能叫出全村每个人的名字。
一次去乡里办事,摩托车爆胎不慎摔倒,滑向山谷,滚落的石头“哗哗”地砸在他头上、身上。幸亏戴着头盔,但手还是被划伤了。他走到几公里以外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通过对讲机联系到最近的护林站,护林站依次接力,把信息传递给修理摩托车的人。4个小时的行程,整整用了12个小时。
38岁的巴哈尔古丽·卡吾孜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大人多病,7岁的小儿子做完脊背矫正手术后,瘫卧在床一年之久。家里只有一头牛,几只羊,依赖国家最低兜底保障金维持生活,是村里最贫困的家庭。
扶贫|通讯:“看我的,跟我学” 扶贫书记田川强的心儿在远山
文章图片
山里人家通电了。李志强 摄
田川强与乌鲁木齐的医生交流,得知孩子通过锻炼还可以站起来。他带头捐款,派一名驻村干部带着母子二人去乌鲁木齐复查。他又向乡里、县里申请,给巴哈尔古丽调整了一个护边员岗位,买来玩具、图画书,鼓励孩子站起来,只要有时间,就来陪孩子玩。他还专门在院子里搭了一个架子,让孩子练习走路。
孩子由人搀扶着能慢慢走路了,田川强又几次找乡里的小学校长,安排孩子上学,由孩子的妈妈陪读,给他们租了房子。看到他微信朋友圈的照片,江苏一位叫俞斌的志愿者已经开始长期资助这个特殊的家庭。
村民们对田川强越来越喜欢了,但他们没人知道,田川强来的时候,他自己的二女儿才刚刚1岁,大女儿5岁,正需要父母好好陪伴,他却义无反顾选择离开。“和这里的孩子相比,她们的条件真是太优越了。”他把无尽的思念释放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希望大山里的孩子能够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2018年3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亚尔阿格孜村落地,富民安居房、游牧民定居房等开始建设。建在哪儿、房子的朝向、门口的绿化硬化、室内装修以及施工队的生活起居等各种问题,都需要田川强拍板。“好的政策,一定要落实好,山里的施工季很短,绝不能耽误。”他真希望分身有术,村里通水了,通电了,他又教大家买什么样的管线,什么样的水龙头,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使用、如何防冻。
今年,村民全部搬进了免费新居,领取钥匙的时候,很多村民泣不成声,连声说道:“还免费发放电视机,感谢党!感谢政府!”他在日记中写道:守在这儿,就守住了边境,守住了国门。
村民的收入翻了15倍
田川强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言,和村民交流很方便。他还有一个维吾尔语名字叫“泰来提”,是积极努力的意思。田川强的父亲是50年代支边青年,曾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两人就“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多有交流。
田川强想建沼气池,但试验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们村不具备建沼气池的条件。他又向一位当过兵的乡干部请教,开始试验种菜,因为这里的村民很少吃菜,很多菜压根儿就没有见过。
木合塔尔·吐尔逊老人家里有九亩地,没有劳动力,种植苜蓿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田川强自掏腰包,以每年2000元的价格签了三年土地承包合同,还聘请他帮工,付给工钱。他自费买来种子、化肥,建成塑料大棚,种了各种蔬菜。功夫不负有心人,田川强成功了。他摘了一个西红柿,洗干净,让木合塔尔·吐尔逊老人尝尝。老人怯怯地问:“这能吃吗?”“能生吃,还能凉拌着吃、炒着吃。”老人相信他,咬了一口,“嗯,好吃。”田川强把菜全部无偿分给村民,大家喜笑颜开。
第二年,大伙跟他一块儿开垦出30多亩地,建成15个蔬菜大棚,村民享受分红。他又带村民建了一个300平方米的菜窖,不仅冬天有菜吃,还卖给了邻村的村民。
乡村公路建设中,田川强与施工队软磨硬泡,全村先后有200多人次参与建设,人均收入5000多元。一位村民,因为会开铲车,收入达到50000元。田川强鼓励有驾驶证的村民买车跑运输,把护边员的工作让家里的女人去干。这些人反问他:“买车干啥?”他因势利导,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达吾提·库尔班尼亚孜买了一辆皮卡车,成了村里第一个车老板,还开了第一个超市,天天有收入。
现在,村里已经有了11辆车,大量的物资拉来了,物价下来了,村民出入大山更方便了,亚尔阿格孜村成了附近四个村的物流中心。毛驴、骆驼搞运输的时代结束了。
惠民市场、十小店铺建起来以后,田川强为有创业意愿的人联系培训学习,指导他们做蛋糕生意、豆腐生意,打馕、开服装店……凡是城里有的,村里几乎都有了。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三年翻了15倍以上,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年来,在田川强的带动下,他的侄子和外甥女大学毕业后,都已经在南疆基层工作。他说,国家的扶贫政策使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退休以后,我要找一个偏远的地方去支教。(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