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二 )


原来舍饭寺胡同12号有一座“花园饭店” , 它是一所老式京城旅馆 。 1949年后 , 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在此办公 , 它也与中国电影结下不解之缘 , 后来这里还是《电影艺术》和《大众电影》杂志编辑部 , 也是电影出版社和电影家协会的旧址 。 1956年10月 , 中央电影局在这里召开全国电影制片厂厂长会议 , 史称“舍饭寺会议” , 在这次会议上 , 提出了“三自一中心”(自选题材、自由组合、自负盈亏和以导演为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 , 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 如今舍饭寺胡同的路牌还有 , 但原来的建筑已经消失了 。
后圆恩寺胡同西口在南锣鼓巷 , 东口在交道口南大街 , 曾改称交道口南三条 , 如今仍称为后圆恩寺胡同 。 与此相对的 , 在后圆恩寺胡同南侧 , 有前圆恩寺胡同 。 这两条胡同 , 都是因为圆恩寺而得名 。 圆恩寺建于元代至元年间 , 清光绪九年(1883)重修 。 因为北侧的胡同位于圆恩寺后面 , 故称后圆恩寺胡同 , 南侧的胡同叫前圆恩寺胡同 , 前圆恩寺胡同5号院 , 便是原圆恩寺旧址 , 如今基本没有圆恩寺的建筑留存 。
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豪宅 , 乃清朝庆亲王奕劻第二子载旉(fū)的“恩园” , 后卖给法国人 。 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 , 蒋介石两次来北平皆下榻于此 。 北平和平解放后 , 这里为中共华北局所在地 , 新中国成立后 , 这里成为南斯拉夫驻华大使馆 , 现为友好宾馆 。
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故居 , 这里是茅盾1974年至1981年去世前居住的地方 。
八面槽北端在灯市西口 , 南端在金鱼胡同 , 现为王府井大街的一部分 。 八面槽大街路东有天主教东堂 , 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 , 现存建筑为1905年重建 。 路西有利生体育用品商店 , 曾经是北京最大的体育用品商店 , 西南角有闻名京城的清华园浴池 。
松公府夹道的北端在嵩祝寺夹道(今嵩祝寺西巷)南端在沙滩后街 , 与操场大院合并为如今的沙滩北街 。
松公府原是乾隆宠臣傅恒的宅邸 , 傅恒当时被封为“忠勇公” 。 光绪十七年(1891)傅恒的后代果齐逊 , 卒后无子 , 让本家亲戚松椿承袭一等忠勇公 , 宅邸改称“松公府” 。 “松府夹道”产生的时间应在松椿承袭一等忠勇公之后 。 光绪二十八年(1902) , 清内务府将空地“汉花园”以及用一千五百两白银租用的“松公府”余地一并拨给了京师大学堂以增建校舍 。 当时首先建了操场 , 操场大院因此得名 , 此后在该地建宿舍即“东斋” 。
1931年北京大学买下松公府全部地产 , 在傅恒家庙建北大地质馆(松公府夹道6号) , 在松公府(松公府夹道10号)建北大图书新馆、灰楼(女生宿舍) , 为纪念老校长蔡元培 , 将原松公府西路建筑中的一院命名为“孑民纪念堂” , 如今为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联盟_原题为: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胡同|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