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百名记者进百村|梅桥瓜事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春喜李昊
扶沟的蔬菜很有名 , 梅桥的黄瓜“独一份儿” 。
梅桥人说:“咱家的黄瓜 , 瓜条直 , 色泽亮 , 口感好 。 ”市场商户说:“梅桥的黄瓜不卖完 , 别家的黄瓜卖不动 。 ”
正是瓜果满藤时 , 8月16日 , 记者来到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 , 却大吃一惊 。
日光温室大棚里空空如也 , 土壤光坦坦裸露着 。 别说黄瓜 , 连根黄瓜秧也没有 。
不仅如此 , 找人采访也颇费周折 。 满村寻访菜农 , 竟找不到几个人 。
看到记者一脸疑惑 , 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梅根清笑谈原委 。
“你们来得不巧 , 正赶上歇地 。 ”
“歇地?”
“地和人一样 , 忙活了快一年 , 也要歇歇 。 ”
原来 , 梅桥黄瓜全是“反季节”种植 。 每年10月下苗 , 11月摘瓜 , 一直持续到来年五六月份 , 种一季 , 至少能收7个月 。
每年7月至9月则是“休棚期” , 也就是梅根清说的“歇地” 。 拨弄着脚下发烫的土壤 , 梅根清告诉记者 , 借助夏日高温 , 能有效杀死土壤里的病菌 , 减少病虫害发生 , 有利于下一季黄瓜生长 。
“一季黄瓜收益多少?”
“过去设施陈旧产量低 , 一亩地一年也就收个两万来斤 , 现在能收四五万斤 。 最贵时在春节前后 , 五六元一斤 , 一亩地毛收入6万多元 , 除去各项成本净落三四万元 。 ”
梅根清介绍 , 梅桥种植大棚黄瓜有20多年历史了 。 大面积形成气候 , 始于本世纪头些年 , 一度以“发展高效农业 , 致富农民群众”的“梅桥经验”闻名周口 。 可随着形势发展 , 竞品增多 , 梅桥黄瓜优势不再 。
梅桥黄瓜产量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 得益于这两年的“二次创业” 。
大棚设施“鸟枪换炮”:土壤翻新 , 墙体加厚;竹木改钢管 , 草苫变棉毡;卷帘机取代人工 , 薄膜换用新材料……多项新技术 , 让大棚承重能力明显提升 , 保温性能更出色 。
管理经营“提档升级”:成立蔬菜合作社 , 统一购料、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销售 。 同时 , 注册“新梅园”商标 , 积极抢占高品质蔬果市场 , 以绿色产品打响品牌 。
“二次创业”不仅提升了梅桥黄瓜的品质 , 平均每斤比周边市场高两三毛钱 , 还让梅桥黄瓜声名大噪 , 销量猛增 。
“我们的黄瓜不愁卖!”梅根清说 , 如今 , 梅桥黄瓜在省内各地拥有一批固定客商 , 还与丹尼斯、万果园等大型超市进行“农超对接” ,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特别是春节前后 , 供不应求 , 客户来了 , 甚至要等上一两天 。 ”
产销不愁 , 村民收入日益丰厚 。 走在村里 , 一座座绿荫中的二层农家小楼与田间连绵不绝的银色大棚相映衬 , 颇引人注目 。
这些年 , 黄瓜种植不仅富了梅桥村民 , 还引领邻近乡村1000多人脱贫致富 ,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建造日光温室大棚3000余亩 。
随着梅桥黄瓜走俏市场 , 梅桥人也变得“抢手”起来 。
多年的种植经验 , 使菜农们掌握了扎实的日光温室种植技术 , 村里陆续出现一批像梅根清一样的“田秀才”“土专家” 。
梅桥成立了大棚建设专业队伍 , 对外搞技术输出 。 每年向外地派遣技术人员一二十人 , 年工资八九万元 , 村民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
“现在 , 正是歇地的时候 。 但大伙儿闲不住 , 都外出给人家当技术员哩 。 ”梅根清一番话 , 让记者疑惑顿释 。
原来如此!难怪梅桥此行 , 不见瓜与人 。 待过些时日 , 相约秋冬 , 再来探访梅桥瓜事 。
采访手记
梅桥村20多年坚持不懈 , 通过发展壮大高效农业富了乡亲 , 把“小菜园”变成群众的“金饭碗” , 再次印证: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
【三农|百名记者进百村|梅桥瓜事】在当前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形势下 , 各地农村因地制宜精心谋划 , 倾力打造“一村一品” , 做精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 让农民群众稳就业、增收入 , 不失为一条奔向小康之路 。
推荐阅读
- 三农|脱贫大决战 | 西范庄村“变形记”
- 戏说三农|2021年起,乡村振兴全面转型,3个趋势农民牢牢把握,尽享红利!
- 戏说三农|2021比2020更难熬?农村这类人的1个臭毛病趁早改,别怪没提醒你
- 戏说三农|集中耕种或全面推广?2项“新政”出台,未来3年,农场主享福了!
- 渭水三农人|一个怀孕大母羊和两只四十多斤的小母羊一套能值多少钱
- 春娇聊三农|回不到从前了!农村那些现象得到改善了吗?
- 农村|百名记者进百村|桂林要建“小桂林”
- 戏说三农|未来5年,农民工不易!60后、70后、80后或遭遇难题!希望没你!
- 三农小哥说|注意了!防止这些“高科技”肥料这么忽悠你
- 戏说三农|空心化问题加剧难破解,错在农民吗?谁应负责?村村合并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