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数据大枢纽,未来竞争力的胜负手

□夏远望
世界正在快速数据化 ,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据不是一切 , 但一切都将变成数据”的时代 。
翻看近期河南“朋友圈” , “数据”绝对是个高频词:继首家实验室落户后 , 中原第2家华为实验室再次在鹤壁揭牌;阿里与郑州联手打造“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上汽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稳步推进;海康威视深化赋能我省数字产业化……多家沿海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河南数字产业 , 原因何在?
得数据者得天下 。 “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新兴生产要素 , 被誉为新时代的“石油” 。 以数字化供应链为代表的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 , 短期看是近几年发展的强心剂 , 长期看将支撑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 。 河南新“石油”储量有多大?一亿人口特大消费市场、近700万户市场主体、7万多家医疗卫生机构、210多万在校大学生、2300多万辆机动车保有量 , 等等 , 每时每刻都在生产海量的消费数据、生产数据、医疗数据、教育数据、交通数据 。 这些数据 , 对各行各业细分服务、开拓市场、优化供给、创新模式而言 , 价值都无法估算 。
哪里资源多 , 哪里人气旺 。 郑州郑东新区智慧岛成立不到几个月 , 就引来数十家大数据公司入驻 , 近期 , 5G、物联网等新基建投资项目更是纷至中原 。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前三极” , 与“前三极”联系越紧密 , 成为“第四极”可能性越大 。 三年前一项调查显示 , 当时郑州只与北京有强联系 。 近年来 , 河南与上海、广东、杭州等地合作明显增强 , 原因固然很多 , 一大契机就是河南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 ,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与转移中磁力强劲 。
资源用好了才是优势 。 “要想富 , 先修路” , 这个路 , 不只是柏油马路 , 更是数字化之路 。 在巩固提升交通、物流大枢纽地位的同时 , 重视数据这一新兴生产要素 , 瞄准数据大枢纽持续发力 , 才能进一步抢占发展先机 。
人才是核心动力 。 数字经济是“高精尖”行业 , 目前看仍需以引进沿海先进项目为主 , 这也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最优选择 。 同时 , 针对本土大数据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现状 , 加强校企合作 , 加速培养一大批相关专业人才很有必要 。 一些高科技企业反映 , 我省一些地市引智工作更多针对应届毕业生或高端人才 , 但数据产业更多需求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专业技术人才 , 在人才政策方面“重两头 , 缺少中间段” , 这一短板也亟待补齐 。
【大数据|数据大枢纽 , 未来竞争力的胜负手】壁垒要尽快打通 。 河南数据资源丰富 , 但由于企业技术局限、行业壁垒等原因 , 大部分设备不互联、信息协议不兼容 , 大量工业数据、农业数据、医疗数据、消费数据共享度低 , 一些甚至处于“睡眠”状态 , 不同数据之间存在不匹配、不互认等数据孤岛现象 。 “车辆”无法出行 , “路”再宽也没用 。 充分调动各种政策 , 把各类数据“唤醒”过来 , 流通起来 , 才能让数据大枢纽“活”起来、“亮”起来 , 为河南经济数字化转型筑牢根基 。
作为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一的河南 , 在建设数据大枢纽方面“先声夺人” , 但成绩面前不能止步 。 信息时代的竞争 , 不仅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 , 更是知识生产率的竞争 , 强化奋勇争先的竞进意识 , 才能更好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 , 为河南新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