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上记忆】不到16岁的孩子也在抗日,从上海走向全国的救亡演剧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前 , 上海作为全国文化重镇 , 集聚了一大批戏剧和文艺工作者 , 产生了《放下你的鞭子》这样著名的街头剧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 , 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 , 上海很快组织起多支救亡演剧队 , 开赴各地进行演出 , 使中国戏剧运动进入了“救亡演剧”阶段 。
上海|【海上记忆】不到16岁的孩子也在抗日,从上海走向全国的救亡演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海上记忆】不到16岁的孩子也在抗日,从上海走向全国的救亡演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久演不衰的《放下你的鞭子》
抗战期间 , 有一部短剧《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 成为激发民众民族热情和抗日斗志的一部著名街头剧 。同时 , 它也是中国和世界短剧、街头剧史上 , 演出场次最多、最具“轰动效应”的一个剧目 。而这部短剧最早即诞生在上海 。
上海|【海上记忆】不到16岁的孩子也在抗日,从上海走向全国的救亡演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瑞芳崔嵬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1930年 , 从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系毕业的陈鲤庭 , 接受大团镇小学校长蔡弘之邀请 , 来到南汇大团镇小学教书 。南汇四大镇中 , 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金大团、银新场、铜周浦、铁惠南 。”无论春夏秋冬 , 陈鲤庭总会看到一群群来自山东、江苏、安徽的难民到“金大团”乞讨 。“金大团”的人面对难民 , 也是一脸苦相:“我伲也苦 , 我伲也穷 。”一群群难民沿街乞讨 , 卖儿卖女的情景让陈鲤庭沉思:是谁把中国变成这样?
1931年夏 , 陈鲤庭写了一幕短剧《放下你的鞭子》 , 讲述一群难民为糊口在街头卖艺的故事:瘦骨嶙峋的卖艺姑娘因不堪饥饿不能支撑 , 急得卖艺老汉用鞭子抽打姑娘 。一位青年厉声责问老汉 , 老汉流着泪向青年诉说自己的悲惨命运:土地连年荒芜 , 官府苛捐杂税 , 加上土匪欺压兵痞骚扰 , 只好离乡背井 , 四处乞讨 。老汉把自己的苦难归于命和天意 。年轻人指出:人民苦难的根源是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和帝国主义 , 并呼吁老汉把鞭子掉转头去 , 打倒这些害人虫 。
陈鲤庭写出剧本后想 , 只有通过演出 , 才能引起观众共鸣 , 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因此他写信给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 , 请他们派人来南汇排演 , “剧联”当即派出谢韵心(章泯)、阿梁(梁耀南)等四人来南汇排练 。
1931年10月10日 , 《放下你的鞭子》在南汇县城惠南镇首演 。舞台搭在十字街西路口一侧 , 观众报以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 演出非常成功 。第二天 , 南汇四大镇的业余剧团纷纷排演《放下你的鞭子》 。1932年中秋节 , 《放下你的鞭子》在浦东烂泥渡路劳工新村小礼堂演出 , 上海“剧联”调整了演员阵营 , 由洪大本饰青年 , 王为一饰卖艺老汉 。朱铭仙饰艺女 , 当时她年仅19岁 , 是劳工小学的教员 。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 , 还配置了灯光音响 , 演出效果空前 。不少青年从观众席里跳到台上和剧中人物一起高呼口号 , 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就这样 , 《放下你的鞭子》轰动了上海滩 。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 , “南汇青年战时服务团”“浦东抗日救国宣传团”“大团青年抗敌后援会”等抗日团体都把《放下你的鞭子》改为抗日内容 , 广为演出 。经过许多抗日演剧团体修改加工 , 《放下你的鞭子》久演不衰 , 成为深受欢迎的剧目 , 从上海传遍全国 。
奔向各地的救亡演剧队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 , 7月9日 , 上海文化界郑振铎、洪深等140余人聚会 , 决议组织文化界救国团体上海剧作者协会 。7月15日 , 上海剧作者协会决议创作一出直接反映七七事变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 , 表彰英勇抗战的卢沟桥军民 。8月7日 , 《保卫卢沟桥》在上海南市蓬莱大戏院首演 , 每天日夜两场 , 连演了15天 , 场场爆满 , 这是抗战爆发后上演的第一出反映抗日的话剧 , 社会反响强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