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等身的人是很可耻的
近日 , 诗人余秀华的新作《无端欢喜》姗姗来迟 , 一本并不厚的书 , 却写了好几年时间 。 在被问到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出一本书时 , 余秀华说自己是“刻意保持慢的速度” 。 “我特别反感一年出几本书的作者 , 我觉得他们不仅在消耗自己 , 也在消耗社会资源 , 更重要的是在浪费纸张 。 我非常喜欢的诗人说过一句话 , 他说著作等身的人是很可耻的 , 我为了慢一点做可耻的人 , 所以把这个书推迟两年才出版 。 ”余秀华的话不无偏颇 , 但细想想还是有点道理的 。 像她这样“刻意保持慢的速度”的文人还有不少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自称是个“慢人” , 在艺术创作中慢得出奇 , 他历时十年创作才完成《大家都有病》 , 又花了9年时间完成了《绝对小孩》 。 对于自己的作品 , 他称之为“慢作” , 他深有体会地说:“创作是一个很单纯的慢生活 , 只有静下心来 , 才能做好作品创作 。 ”因为“世界太大 , 我们的心太小 , 生活节奏太快 , 每个人都被裹挟加速 , 但什么都能快 , 文艺创作不能快 , 要想有精品 , 就必须慢工出细活 。 ”麦家也是个出“慢作”的“慢人” , 他从1986年开始写作 , 15年才写了150余万字 , 年均10万字 , 不及那些高产作家一个月的产量 。 但他创作的几部小说《解密》《暗算》《风语》一时洛阳纸贵 , 红透半边天 , 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 更是好评如潮 。 谈到创作体会 , 麦家说:“我也可以3个月写出一部来 , 但是我不愿那样做 。 某种意义上 , 缓慢是成功的捷径 。 虽然我花了10年才写成一部作品 , 但相对那些10年就推出10部作品 , 但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 , 我比他们更成功 , 这就是缓慢的力量 。 ”
还有许多“慢人”与“慢作” , 钱钟书写《围城》 , 平均每天写500字 , 足足写了两年多 。 曹雪芹写《红楼梦》 , “披阅十载 , 增删五次” , 历10年之功 。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3年 。 柳青写《创业史》用了14年 。 张炜写《你在高原》用了20年 , 自称“像个行动迟缓的笨重动物” 。 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 。 这些“慢”出来的作品最后大都成了不朽经典 。 精雕细刻出佳作 , 谁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 所谓“又快又好” , 至少在文学创作上尚无先例 。相反 , 那些日成万字 , 落笔如风的高产作家 , 写得快 , 出版得快 , 被人遗忘得更快 。 两年前 , 国内有个女作家就曾不无得意地宣称 , 她一年写过3个长篇 , 9个中篇 , 22个短篇 , 可如今谁还能记得她写的都是什么吗?现在文坛“提速很快” , 以至于我国目前每年出版长篇小说5000多部 , 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三 。 网络作品则更达到10万部的惊人数字 。 但国内评论家则普遍认为 , 每年的长篇小说 , 精品不过5部到8部 , 大部分都是平平之作 。 这些高产作家不妨听听歌德对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的批评:“他那样大胆 , 在一年之内居然写出两部悲剧和一部小说 , 这怎么能不愈写愈坏 , 糟蹋了他那很好的才能呢?我们并不责怪他想发财和贪图眼前名声 , 不过他如果指望将来长享盛名 , 就得少写些才行 。 ”不仅是作家 , 各个门类的文艺创作都需要降低速度 , 提高质量 。 时下中国文化人最需要的是克服浮躁心理 , 淡化功利之心 , 多一些“慢人”与“慢作” 。 这样 , 或许一时稿费会拿得少一些 , “知名度”会暂时低一点 , 上排行榜露脸的机会少了一点 , 但出精品的可能性就大了 。 反之 , 倘若还是盲目追求高产 , 不管质量 , 辛辛苦苦写一辈子 , 画一辈子 , 演一辈子 , 但却没一件作品称得上是精品 , 没一本书、一张画、一个角色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乍一看 , 写的书近乎著作等身了 , 画的画能办个画展了 , 演出的角色也有百十个了 , 可翻来覆去 , 全是低水平自我复制的垃圾 , 到那时候再惭愧可就悔之晚矣 。一边是慢人与慢作的精品 , 一边是快人与快作的次品 , 等待文学艺术家选择 。 在这里 , 不妨参考“慢人”麦家的箴言:“无名前 , 要守得住寂寞;成名后 , 要经得起名利的诱惑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 捉鹰被啄眼:拿破仑三世如何可耻地葬送了国家?
- 浪费粮食可耻
- 中年|比盗墓更可耻和暴利的行业, 古人说, 盗九座墓的财宝也比不过它
- 时钟|30岁还用拼多多的男人是可耻的:“社会时钟”的毒,我们都中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