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铅笔为现代人们文化生活中主要书写工具之一 。 目前 , 世界铅笔年销售总量达140亿支这个事实 , 足以使人们对这个曾被人用来指代“不起眼”“微不足道”的事物的东西 , 肃然起敬 。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木杆石墨铅笔在16世纪时起源于英国
19世纪末 , 德、日、美等国家的铅笔
先后输入中国 , 霸占了中国的铅笔市场
中国铅笔制造厂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
但由于技术落后 , 都未能很好发展起来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在旧中国 , 国产铅笔要同外货铅笔竞争 , 挤进市场 , 困难重重 。 在民族实业家的奋进努力下 , 上世纪30年代 , 上海已出现了“国产铅笔三兄弟”——从“辈分”上来讲:中国铅笔厂是老大;上海铅笔厂系二师兄;长城铅笔厂为三弟 。 前面两家铅笔厂 , 都是由民族实业家创办的 , 但位于沪西劳勃生路(今长寿路)的长城铅笔厂迥然不同 , 该厂居然是由一批科学家、学者创办 , 这种情况在当时实属少见 。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关注教育、实业救国
学者下海办起铅笔厂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张大煜(1906~1989)
江苏江阴人 , 留学德国 , 获德累斯顿大学工业化学博士学位 。 学成回国 , 执教清华大学 。 敏锐的目光令张大煜注意到文具用品中消耗最大的铅笔绝大多数从国外进口 , 每年竟花掉数百万白银 , 而国内制造铅笔的工厂稀少 。 抱着“实业救国”的愿望 , 张大煜邀约同校教授赵忠尧、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施汝为等 , 共同发起创建铅笔厂 , 并委请当时在清华大学实验工场任职的郭志明、郑介春两人在北京筹备 。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郭志明(1908~1980)
崇明沈家湾镇人 , 父亲是开中药铺的 。 郭志明5岁读小学 。 1919年小学毕业考入崇明县农业学校 。 1923年农校毕业到上海 , 进江湾镇上海模范工厂机械班工读 。 1927年5月国立劳动大学以模范工厂为基地创立 , 郭志明遂以国立劳动大学劳工学院机械系的学历毕业 。 1927年7月郭志明回到崇明故乡 , 任裕生碾米厂机械师 。 1930年离职重回上海进建设铁工厂任工程师 。 1935年 , 经中央研究院同乡施汝为介绍 , 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实验工场任实习技师 。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工人在车间生产笔杆
1936年起 , 华北地区时局愈发紧张 , 1937年卢沟桥事变 , 战火遍地、华北危急 , 北平已经无法建厂 , 于是郭志明等南迁上海 , 并将厂名定为“长城铅笔厂” 。 铅笔厂初期集资法币3万元 , 投资者大部分是教授和科技界学者 。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铅笔厂何以“长城”为名?因为长城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 , 用长城来代表民族工业 , 既希望民族工业似长城一样绵延万里代代相传 , 亦含抵御外敌入侵之意 , 以民族品牌来抵制洋货对国内市场的占领 。
上观新闻|侬晓得伐?这个驰名文具界的“硬通货”原来是在普陀诞生的→
文章图片
长城牌铅笔上世纪40年代
在新民晚报上刊登广告
长城铅笔厂厂址位于劳勃生路323号(长寿路635号) , 初时只有工人、学徒10多人 。 主要生产价格低廉、适合小学生使用的“长城”牌铅笔 。 生产规模每月不足10万支 , 大部分销往上海附近地区的学校 。 制造铅笔的铅芯和铅笔板是向国外购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