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倾全国之力,也奈何不了河北三镇?( 二 )


这种借力打力的办法 , 看似很美好 , 但被当枪使的藩镇 , 一点也不糊涂 。 他们知道 , 帮朝廷消灭了骄藩叛镇 , 下一个挨刀的便是自己 , 一个个“乐于自擅 , 欲倚贼自重” , 所以出兵不出力 , 不肯力战 。 且各镇兵马勾心斗角 , 难以齐心协力 。 因此 , 对上拧成一股绳河北三镇 , 很难有胜算 。 军事实力不够 , 正是唐中央的最大尴尬之处 。
|为何唐朝倾全国之力,也奈何不了河北三镇?
文章图片

财政
唐中央的钱袋子 , 则是另一尴尬之处 。 建中元年(780)所推行的两税法 , 将各州所收赋税分为三份 , 一份本州自留 , 一份交给观察使 , 一份上供中央 。 从实际来看 , 两税法之下 , 唐中央所得的赋税 , 最多之时 , 也勉强只有总量的三分之一 。
中央财政大为缩水的同时 , 开支却有增无减 。 戍守边疆的军队虽然囤田自供 , 但远不能自给自足 , 仅西边和北边的方镇 , “除所在营田税亩自供之外 , 仰给于度支者尚八、九万人” 。 神策军打仗不行 , 待遇却极为优厚 , 且皇帝还常施予额外的赏赐 , 有的已成惯例 , 如新帝即位的赏赐 。 穆宗即位 , 便赏每个神策军五十贯 。 如此一来 , 唐中央能够支用的闲钱 , 实已无多 , 根本不能支持长时间的战争开支 。 而用兵河北三镇 , 可能速战速决么?
|为何唐朝倾全国之力,也奈何不了河北三镇?
文章图片

与唐中央捉襟见肘的财政不同 , 河北三镇所在的河北道 , 有黄河、漳河、滹沱河、易水等河流 , 贯通其境 , 不但利于农田灌溉和交通运输 , 且所冲积出来的广阔平原 , 土壤肥沃 , 宜于耕种 , 加之悠久的农耕历史 , 使得这里成为唐代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 天宝八年 , 全国屯田所得的粮食为91万石 , 河北道就占了40万石 。 此外 , 河北地区铁、铜等矿产资源甚为丰富 , 所以手工业也相当发达 。
虽然安史之乱使这里遭到严重破坏 , 但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 , 各镇统治者也非莽汉 , 招抚流亡 , 垦荒种田 , 推行一系列利农措施 , 使得河北的经济很快复苏 。 唐末朱温囤兵魏州 , 不过半年时间 , 魏博便提供了“牛羊豕近七十万 , 资粮称是 , 所 赂遗又近百万” 。 所以杜牧说 , 河北各镇“出则胜 , 处则饶 , 不窥天下之产 , 自可封殖” 。
三镇雄厚的财力 , 不但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提供了保障 , 且能够支持长时间的军事行动 。 唐中央那个捉襟见肘的财政 , 却不行了 , 战争时间稍长 , 便“府藏空竭”“国力不支” 。 所以在这一点上 , 唐中央也远处于劣势 。
|为何唐朝倾全国之力,也奈何不了河北三镇?
文章图片

边疆形势
安史之乱后 , 河北诸镇的形成 , 本就是由于安史之乱期间 , 边防军队内调平叛 , 吐蕃趁机进犯 , 为避免腹背受敌 , 只得与安史叛军妥协 , 对归降者既往不咎 , 且令安史降将分帅河北 。 其后 , 趁着吐蕃入寇、仆固怀恩反叛之机 , 诸降将“各招合遗孽 , 治兵缮邑” , 恢复元气 , 形成后来的藩镇割据之患 。
由于唐朝丢掉了河西陇右 , 首都长安已经暴露在吐蕃眼皮之下 , 使得朝廷在用兵河北之时 , 不得不顾及西北边疆严峻的形势 。 德宗为了“内靖方镇” , 多次派出使臣 , 与吐蕃修好 。 但贞元二年(786) , “吐蕃寇泾、陇、邠、宁” , 与吐蕃的关系又紧张起来 , 虽在这年平了李希烈之乱 , 却再不敢动河北三镇 。 宪宗元和削藩 , 也是在与吐蕃关系暂时缓和的基础上进行的 。 元和十三年(818)以后 , 吐蕃又频繁入侵 , 穆宗初年三镇复叛 , 朝廷无能为力 , 实有此一重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