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率|多地影院上座率限制放宽至50% 大片或加快入场
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获悉,全国部分省市电影院上座率限制将由30%放宽至50% 。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地的影院已经接到通知:8月14日起影院上座率限制将放宽到50%,取消120分钟片长电影中间休息的规定 。
业内人士指出,这将促进更多优质影片上映,助推国内电影市场回暖 。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注意到,包括《八佰》在内的影片将受益本次政策,部分券商认为,若上映时间得到延长,《八佰》票房有望突破20亿元 。
上座率限制放宽至50%
全国影院自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但30%的上座率限制让众多影院和片方犯愁,部分影院担心票房难以覆盖成本,而选择延迟复工,有的片方采取“持片观望”的态度 。
上述状况将得到改善 。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了解到,部分省市的电影局下发通知,从8月14日起调整为影城单场上座率不超过50%,超过2小时的影片可连续正常播放,但需适当延长场间间隔,影城可售卖品,但不得在厅内食用 。影院疫情防控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在当地防疫部门指导下常态化、常规化操作 。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片长超过2小时 。譬如全新修复4K+3D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片长152分钟 。8月14日晚将开始提前点映的《八佰》片长147分钟 。此前规定影院如果播放超过2小时片长的电影,必须安排中间休息 。
业内人士指出,放宽上座率限制等新规对电影行业无疑是重大利好,将促进更多优质影片进入市场,助推国内电影票房回暖 。
大片开始入场
【上座率|多地影院上座率限制放宽至50% 大片或加快入场】作为上座率限制放宽后的首部大片,《八佰》的票房表现成为市场焦点 。该片8月14日在全国部分影院点映,8月21日起进行全国公映 。
资深电影行业观察者“电影票房”指出,《八佰》点映目前排映已超过4500场,由于符合标准的影院只有1700家左右,所以平均每家影院排映接近三场 。在本周才确定并通知点映影院的情况下,短时间决定拿出三个厅于周五晚黄金时间排映,足见市场对该片的重视 。
“《八佰》是疫情后第一部定档的国产大片,值得期待 。”上海某券商传媒分析师叶韬(化名)表示,目前影院复工率在七成以上,票房相对低位,主要还是缺好的新片,《八佰》的吸引力很大 。
不少机构对《八佰》的表现给予高度预期 。叶韬预计,该片票房在20亿元-30亿元 。北京某券商传媒分析师林琳(化名)同样认为票房有望突破20亿元,前提是放映时间足够长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8月13日,想看《八佰》的人数达72.34万人,首映日预排片场次达到3.4万场,三家机构分别给出了11.5亿元、14亿元、17亿元的票房预测 。
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注意到,《八佰》的主要投资方为华谊兄弟,联合出品方包括阿里影业、光线传媒、腾讯影业等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华谊兄弟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大亏,今年一季度净利亏损1.43亿元 。因此,《八佰》对于华谊兄弟意义重大,希望通过该片大幅改善业绩 。
有的机构测算了《八佰》上映可能给华谊兄弟带来的收益 。国内某家中型券商传媒分析师称,假设《八佰》总票房为14亿元-22亿元,制作方分成比例占净票房的36%,假设华谊兄弟出品占比为45%-60%,预估《八佰》可为华谊兄弟带来2.08亿元-4.36亿元的制片分账收入;假设发行方分成比例占净票房的6%-8%,华谊兄弟发行占比100%,其预估《八佰》可为华谊兄弟带来0.84亿元-1.76亿元的发行分账收入 。总计《八佰》可为华谊兄弟带来2.92亿元-6.12亿元的分账收入 。
“内容为王”逻辑不变
全国影院复工已经过去三周 。业内人士指出,院线上市公司恢复尚需时日,明年一季度或是拐点 。
华安证券研报指出,需求端方面,大众观影积极性受到打压;供给端方面,电影院上座率限制以及优质影片缺席 。受上述因素影响,8-9月份国内整体票房将为历史同期的20%-30% 。10月份随着国庆档的开启,如果届时电影院的常态化防控成果得到验证,预计上座率将回升到往年同期水平 。同时,上半年积压的优质电影将扎堆上映,电影板块有望迎来迟到的“报复性消费” 。
推荐阅读
- 汽车|智能汽车发展超预期 多地持续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范围
- 建设|多地加紧谋划新一批重大水利项目 推进“智慧水利”
- 经济日报|多地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范围 智能汽车发展超预期
- 房产服务中心|海南多地房企中介被暂停网签、罚款:违规售房、规避限购政策
- 经济参考报|多地收紧预售资金监管 或将试点现房销售
- 新兴产业集群|多地出台新政蓄势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
- 海底|海底捞上半年净亏损9.65亿元,受疫情影响,餐饮影院等都不容易
- 新华每日电讯|多地民办园“转公转普” 园方喊冤家长叫苦
- 每日经济新闻|低头红着脸上台领奖!多地为懒政官员颁发“蜗牛奖”
- 每日粮油|本周小麦收购价格持续小幅回落 市场传闻多地轮换收购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