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郑国东迁是周朝的一件大事,其为何东迁?始迁于何时?
郑国东迁 , 是周朝的一件大事 , 对于西周与东周交替之际的政治地理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其为何东迁?始迁于何时?历史有很多细节没有交代清楚 。
西周周幽王任命郑桓公为司徒 , 掌握教化国民 。他努力使周朝百姓和睦相处 , 黄河、洛水流域的人民都思念他 。次年 , 因幽王宠幸褒姒 , 朝政日益荒废 , 问题积重难返 , 有些诸侯背叛了幽王 。桓公见王室日非 , 他问史伯:"王室多故 , 余惧及焉 。与其何所(处)可以逃死?"史伯说:"王室将卑 , 戎狄必昌 , 不可逼也!"他接着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 , 认为只有"济(济水)、洛(洛水)、河(黄河)、颍(颍水)之间"比较安全 , 那里没有大国 , 虢(指东虢 , 位于今河南郑州;位于今河南陕县的为西虢;另外还有位于今陕西的小虢 , 春秋初年为秦国所灭)、郐国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 , 稍加武力或贿赂 , 就可以对付 。
晋文侯二年 , 周宣王丧期期满 , 周王室指派郑桓公与晋文侯联合伐郐 , 追究郐国在宣王被弑事件中的责任 , 或许正是因为师出有名 , 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 国力尚弱的郑桓公和刚刚在国内夺回政权的晋文侯 , 竟然战胜了根基深厚的郐国 , 维护了王权的尊严 。因功而受赏的郑桓公 , 由此在郐地取得了一块意义非凡的封地——郑父之丘 , 作为郑国在东方的“容社之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晋文侯二年 , 即公元前779年 , 桓公克郐事件使郑国开始东迁 。郑桓公听从了太史令的建议 , 于周幽王十年(前772) , 将他的族人迁移到洛水东部 , 居住在虢(今河南密县东南)、郐(今河南荥阳北)献出的10座城邑 , 从而建立了郑国在中原地区的新基地 。
郑国为什么要东迁?
其一 , 宣幽之际 , 宗周畿内的政治环境与自然环境均已极度恶劣 。
宣王被弑的具体地点远在东方的圃田猎场 , 但是杜伯家族属于宗周畿内封君则是史有明言的 。一个畿内封君家族有能量远赴他方弑杀周王 , 其家族势力之盛令人心惊 , 其家族对于王权的蔑视也已登峰造极 。宣王被弑事件暴露了这一时期周王室与畿内封君的矛盾已达到难以调和的地步 。
西周晚期宗周畿内封君因领地纠纷而引发的冲突频繁而激烈 。厉王时期的《散氏盘》铭文记录的夨、散二国约界之事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 , 至宣幽之世更趋严重 。只以畿内郑地来说 , 就有姜姓郑伯家族、郑井叔家族、郑虢氏家族与晚封的郑桓公家族共处一地 , 相互之间的冲突绝难避免 。在这几大家族中 , 最晚受封而挤进郑地的桓公家族 , 其尴尬境遇可想而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灾加剧了宗周的动荡 。据《国语·周语上》记载 , “幽王二年 , 西周三川皆震 , ……三川竭 , 岐山崩” , 时人发出“山崩川竭 , 亡之征也” , “周将亡矣”这样的惶恐之声 。
因此 , 宣幽之际宗周陷入的困局毫不逊色于幽王末年宗周的混乱局面 ,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此时没有强大的戎狄势力趁机侵入 。而当此之时 , 郑桓公正当盛年 , 已有二十多年的从政经历 , 为自己的家族寻求更好的出路和生机 , 应该是其孜孜追求的目标 , 相较于困顿的宗周 , 富庶而地大的东土依然有发展的余地 , 放眼于东方 , 他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机会 。
其二 , 郑桓公对“郑父之丘”的极度重视 。
按照《世本·居篇》记载 , 桓公的姬姓郑国将宗周畿内郑地的棫林作为其都邑所在 , 这是郑氏家族的根据地 。而西周的贵族拥有几块分处不同地方的封土是很常见的事 , 所以郑桓公因功受赏新的封地“郑父之丘”并不奇怪 , 也并不意味着他接受了新的封地后 , 就一定要忽略原封地 , 而将家族的重心转移到新的封地 , 只将其作为自己家族的一块飞地即可 。然而 , 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桓公对待郑父之丘的态度可知 , 从获取这块新的封地开始 , 郑桓公就已做出了东迁的战略部署 , 并逐步落实 。其步骤如下:
推荐阅读
- 名著典籍|出土青铜器颠覆《史记》的记载:西周郑国初封不在华阴,而在宝鸡
- 郑国|烛之武名不见经传,为什么关于他的文章,会选入高中教材
- 先秦时代|我国古代,为什么只有周朝能拥有800年江山?这三点缺一不可
- 先秦时代|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延续800年,周文王:但我犯了个大错
- Array|口竖读历史——屡次应验的周朝定律
- Array|虎符啊虎符
- 郑国|楚幕有乌,春秋时代的“空城计”成功秘诀:靠猜
- 郑国|最意外的战争:秦国偷袭郑国失败,顺手灭一小国,却被晋国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