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为何变“毒书”
文章图片
偏“味”商海春图
◇对于童书中的少儿不宜内容,一些作家、出版社、书商已结成同盟,约定谁也不出面回答相关问题,以免影响图书未来销路
◇护卫童书阵地,法律关、审核关、营销关不能失守
爆粗口、打架斗殴、外貌崇拜、行贿班干部、描写自杀细节……一些问题童书正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销量动辄上百万册的爆款 。
问题童书是怎么蒙混过关的?相关监管为什么堵不住?如何远离问题童书?带着这些问题,《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采访了儿童作家、少儿出版社负责人、书商等,一条问题童书灰色产业链由此揭开……
童书有“毒”
写作速成、内容劣质、三观有毒,是问题童书三大特征 。
采访人员了解到,有的儿童畅销书作家一年可出版40多本书,平均不到10天就出版一本 。为了提高出版效率,多数头部畅销童书作家与出版社合作成立个人工作室,以团队力量快速批量产出童书 。
“速成容易导致童书质量问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作家小山(笔名)告诉采访人员,快餐化、低俗化、同质化,乃至“有毒”内容正在侵蚀童书 。
“有的校园小说,文字描述缺乏艺术提炼,只是像照相机一样同步反映校园生活,内容多是没有文学营养的口水话 。”小山说 。
“上天入地、装神弄鬼、妖雾弥漫、群魔乱舞、舌吐莲花、气贯长虹……加之所谓‘时空隧道’之类的现代科学的生硬掺和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撰文批评部分少儿幻想文学,“这种无所不能却又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不免匮乏的幻想,遮掩的恰恰是想象力的无趣、平庸、拙劣乃至恶劣 。”
更有甚者传递“有毒”的三观 。如号称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描写学生跳楼自杀细节,并称其为“像一片树叶一般飘向大地……坠入一个绚丽无比的隧道里”;一些系列奇幻作品还大量描写酷刑、血腥、鬼怪等惊悚情节;有的童话故事甚至描写小男孩幸灾乐祸地看着老太婆被活活烧死,等等 。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荣伟说:“孩子的人生观尚未建立,是非鉴别能力弱,过早接触问题童书中扭曲的三观,可能引发孩子模仿,后果不堪设想 。”
何以蒙混过关
中宣部、教育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近年加大少儿出版物的管理和市场整治,然而一位少儿出版社社长坦言:“整治效果有限,尚未实现问题童书的根本性改观 。”
究其原因,法律关、审核关、营销关均有失守之处 。
首先是相关法律条款表述模糊,给问题童书野蛮生长提供了灰色地带 。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儿童读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但基层执法人员认为,“违反社会公德”“残酷”等概念模糊,在实际执法中难以拿捏尺度 。福州一家书店近期下架了一批涉嫌“违反社会公德”的童书,却遭相关出版社抗议 。书店负责人表示:“部分内容很难认定是否违法,还在等上级部门指示 。”
加之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读物”没有明确界定,也未细化分级,低龄儿童很容易接触到与身心发展不适配的童书 。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告诉采访人员,一些两性描写露骨的“成人版”动物小说甚至出了注音版或放在儿童读物书架上,被误当儿童读物 。
其次是出版社良莠不齐,审核不严、急功近利 。采访人员了解到,童书已是除教辅类外最赚钱的图书品种,吸引了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参与其中,其中专业的少儿出版社只有34家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陈远告诉采访人员,童书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出版童书也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目前并非所有出版社都达到童书出版相关专业要求 。
推荐阅读
- 常驻|终于知道《跑男》为何火了,常驻嘉宾不是关键,他才是节目灵魂
- 电影|《八佰》中守四行仓库的中校团附谢晋元级别为何是团参谋长?
- 清朝|为何玉娆一生无子其实雍正送的东西有问题,成全只是个谎言
- 全民演技派|琉璃—为何不容错过?
- 【行走自贸区】一面墙、一个窗口、一张空域图,为何让媒体采访团纷纷驻足?
- “应检尽检!” 世卫组织为何向美国发出这个警告
- 博物馆|为娃买书4年,这15套小众高颜值童书我喜欢到无法自拔 (1-15岁)
- 高俅|水浒传:为何高衙内不顾林冲身份,一定要抢他妻子,原因很简单
- 【行走自贸区】一面墙、一个窗口、一张空域图,为何让媒体采访团纷纷驻足?
- 【行走自贸区】一面墙、一个窗口、一张空域图,为何让媒体采访团纷纷驻足?|【行走自贸区】一面墙、一个窗口、一张空域图,为何让媒体采访团纷纷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