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两山”理念河南实践效果如何 看黄河两岸的动人底色

河南经济|“两山”理念河南实践效果如何 看黄河两岸的动人底色
文章图片
近日 , 小朋友在宝丰县石桥镇邢庄村一处游园玩耍 。 近年来 , 该县大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 建成了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 民居、游园、广场构成了一幅幅风景秀美的乡村画卷 。 何五昌摄
□河南日报采访人员方化祎赵力文李运海
【河南经济|“两山”理念河南实践效果如何 看黄河两岸的动人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这一理念发端于浙江 , 践行于全国 , 到今天已走过整整15年 , 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 。
风起之江 , 雨润中原 。 如同一颗绿色的种子 , 深入人心 , 播撒中原大地 。
近年来 , 河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 ,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 污染减排、植树造林、水体治理、生态修复等全面推进 。 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永续发展的美丽河南 , 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
绿色发展成了“指南针”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 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 逐步成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共识 。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 各地各领域奏响绿色变奏曲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年均320万亩的新造林不断为中原大地添绿 , 荒山披上绿衣 , 道路系上绿带 , 城区装上“绿芯” , 绿色颜值不断刷新 。 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森林河南建设 , 千军万马齐上阵 , 越来越多的河南人民加入到义务植树活动中 , 我省省辖市国家森林城市总数达到16个 , 位居全国前列 。 每逢冬春两季 , 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建、认养、认管、认捐 , 成为绿色投资者和共享者 。
正在建设的370多公里生态廊道为黄河镶上“绿色飘带” 。 河南已在郑州、开封、洛阳、新乡、三门峡、焦作、安阳、濮阳8个省辖市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 , 启动实施18个生态涵养、湿地保护、田园风光、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高效农业等功能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 构筑沿黄绿色生态长廊 , 成为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抓手 。
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氛围持续升温 , 火电、钢铁、水泥、焦化、碳素、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重点行业掀起提标改造热潮 , 实现绿色嬗变 。 一大批企业提升生产工艺 , 深度治理 , 向“高精尖”转型 , 争创绿色工厂、绿色环保引领企业等绿色标杆 。 26个行业相继成立绿色发展协会 , 企业互评走访学习 , 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
绿色矿山、露天矿山、废弃矿山三类矿山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推进 。 绿色矿山建设如火如荼 , 河南新增绿色矿山数量和绿色矿山总量均居全国第一 。 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等“五化” , 让许多曾经尘土飞扬的矿山成了青山吐绿、风景如画的公园 。 以南太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点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为河南提供了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
倡导实行机动车限行、塑料限用、“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等绿色生活方式 , 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 。
环境保护成了“硬杠杠”
曾几何时 , 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 , 喊起来响亮 , 做起来“挂空挡” 。 但如今 , 在河南 , 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变为了“硬杠杠” 。
作为中部人口大省 , 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 , 同时又面对环境污染重大瓶颈制约 。 对此 , 省委省政府摈弃“难免论”“短痛论”“过程论”“条件论” , 遵循“两山”理念 , 坚持美丽与发展同行 , 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 坚决向污染宣战 。
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役依次打响 ,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重镇 , 从宁静乡村到繁华都市 , 一场场环保治理风暴在全省各地掀起 。
一项项政策重拳出击——把环保纳入目标考核体系 , 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 “环境质量只能持续改善不能倒退变差”作为底线 , 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 , 实施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等“六控” , 推进集中供热、燃煤“双替代” , 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 , 开展工业、农业、餐饮油烟、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三散”污染等不同领域专项治理 , 治理黑臭水体 , 保护水源地 , 5万多名河长上任 , 开展环保督察 , 加强结构调整 , 加快环保工程建设 , 国土绿化提速……
一个个成效逐步显现——大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扭转 , 学校告别雾霾假;2019年连续5个月全省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蓝天逐年增多 , 今年以来优良天数增幅全国第一;水环境治理得到改善 , 贾鲁河、安阳河、汤河、卫河、黑河、三里河、唐江河、包河等长期超标的河流变得水清岸绿;多地河湖首次出现了天鹅、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鹳等鸟类 , 带给人们惊喜与希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逐步认识到 , 要青山相伴、绿水长流 , 就要守好环境保护红线 。
“两山转化”有了“新通道”
“两山”理念超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表面对立 , 提出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 , 生态与经济浑然一体 , 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 在实践中 , 河南各地近年来积极探索“两山转化” , 点绿成金 , 开辟发展“新通道” , 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 。
地处豫西山区腹地的栾川县 , 既是“中国钼都” , 又是“森林王国” , 曾面临着挖山与致富的矛盾 , 经历过挖山卖矿、破坏生态时期 , 当地把180余家小型矿山企业整合为5家企业 , 实现经济节约、集约发展 , 原本破坏生态的矿业逐步“生态化” 。 同时 , 实施“旅游富县”战略 , 一大批工矿企业老板转投生态旅游产业 , 逐步形成了8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23个主题庄园、45个特色旅游专业村等多层次旅游业态 。 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 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 “卖风景”让大批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
革命老区新县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嬗变 。 田铺大塆创客小镇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大拆大建 , 吸纳农户入股合作社 , 形成了农家乐餐饮、特色民宿、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多种业态 。 西河村以乡村旅游为主打产业 , 撬动财政资金 , 吸引社会资本 , 建成了集休闲度假、购物体验于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 。
“煤城”永城市通过生态修复 , 重构美丽风景 。 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坑坑洼洼 , 道路断裂 , 当地进行集塌陷区治理、生态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治理 , 让沉陷区摇身变为风景区 。 由此“诞生”的日月湖宛如明镜一般 , 吸引成群结队的市民环湖骑行、漫步 , 尽享“绿色福利” 。
兰考县“变废为宝”开发绿色能源 , 鄢陵县做大做强花木产业 , 西峡县做优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 光山县打造油茶基地……
“两山转化”实践方兴未艾 , 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矿山公园等乡村新型服务业不断兴起 , 各种转化形式也在不断孕育中 。
“两山”理念 , 已深深植入中原大地的千里沃野;绿色 , 正成为黄河两岸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底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