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本文图片

河南商报实习生 孙司颖 采访人员 韩忠林/文 受访者供图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印记 , 值得铭记 , 发生在今年的全民战“疫”就是如此 。
商丘“铁笔书生”陈培德选择用宣纸烙画记录属于这个年代的印记 。
农民兄弟给武汉送菜 , 医护人员紧张探讨救治方案 , 病人出院挥手告别……一幕幕动人场景 , 在陈培德的“铁笔”下 , 跃然于宣纸上 , 形成一部长达17米的抗疫图鉴 。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本文图片

3个月19天 , 创作出17余米抗疫烙画图鉴
“连文字带图一共是21副作品 , 用了14张宣纸 , 烙了94个人物 , 大小文字是1068个 , 耗时3个月19天 。 ”陈培德介绍道 , 自己创作的抗疫图鉴 , 长17米多 。 “我最初也没想什么长度 , 取材后就开始入迷地画着 , 最后一量才发现这么长 。 ”
“画卷上使用烙铁笔 , 不管人物还是文字 , 都要掌握好烙的温度、力度 , 保证它最后的立体感 , 难度相当高 。 ”陈培德说 , 图鉴中的人物需要进行细致构思 , 所以会比较复杂 。 比如画钟南山 , 得让人一眼看出来这是谁 。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本文图片

“基本上是一张宣纸烙两幅作品 , 我从事这个几十年了 , 所以这次废掉的宣纸并不多 。 ”常年积累的经验 , 让陈培德事半功倍 。
陈培德的抗疫图鉴 , 包含了多个抗疫故事 。 疫情刚出现时人们脸上的错愕 , 钟南山出山坐镇武汉的安定 , 火神山雷神山建造的过程 , 农村防疫响应禁止串村的号召……看起来栩栩如生 , 化静态为动态 。 仿若昨日种种都一一浮现在眼前 。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本文图片

图鉴中 , 不仅有抗击疫情前期的艰难 , 也有疫情缓和后的生动 。
陈培德介绍道 , “疫情好转后老百姓领取自己的快递 , 病人出院挥手向医生告别 , 医护人员激动地眼中满含泪花等这些场面也都用烙画记录了下来 。 ”
一个人一生视一件事为所爱
“作品一出来 , 我就会感到很欣慰 , 很有成就感 。 ”陈培德表示 , 他从事宣纸烙画已经50多年了 。
陈培德的爷爷就是做烙画的 , 当初是用大火钳子烧铁块在家具上进行 。 孩提时期陈培德就很羡慕爷爷会做烙画 。
后来在陈培德在辽宁省当兵时 , 受到一家烙画店师傅的影响才真正开始做这件事 。 当时陈大爷觉得电烙铁更加先进 , 兴趣也不断攀升 。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本文图片

“刚开始是在部队画 , 后来退休没事干了就开始进行烙画试验 。 一开始是在胶合板上 , 但是觉得比较笨重 , 不好携带 , 我想试试看使用其他的材料能不能行 。 ”
陈培德发现了一种卡纸 , 进行试验后觉得效果很好 , 厚度也比较平整 。 之后又在素描用的图画纸上进行了烙画 , 最后终于实现了在宣纸上烙画 。 宣纸便于携带 , 也可以装裱 。
万事做好都不易 。 刚开始在宣纸上烙画 , 陈培德也觉得困难 , 因为太薄了 , 掌握不好就很容易烙出洞 。
“有时候一弄就是一个窟窿 。 ”陈培德回忆 , 在宣纸上烙画初期 , 自己也曾觉得太难了想放弃 。 最后还是一咬牙坚持了下来 。 “最初是在一片一片的小纸上画 , 后来慢慢增大 。 ”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本文图片

“宣纸烙画是在纸上进行的 , 它是火与纸的交融 , 火在跟纸打交道 , 弄不好就着了 。 烙铁温度不高 , 它烙不出烙痕 , 显示不出亮度与立体感 。 如果重了 , 就容易烧糊 。 所以要把握好它的度 , 做到落笔成形 。 ”陈培德表示 , 因为没有改动的机会 , 就是靠烙铁的温度以及手控制的轻重缓急 , 来保证画面整体的颜色深浅和立体程度 , 所以一定得提前仔细琢磨好 。
问及支撑他进行宣纸烙画的动力 , 陈培德回答道 , “我这个就是个爱好 , 热爱这个东西 , 我拿起烙铁以后 , 坐到那里有时候饭都会忘了吃饭 。 坐到那里我就啥都不想了 , 就一心一意扑到这上面去了 , 可以说这是我一生的事业 。 ”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本文图片

一位70岁非遗传人的愿望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 , 近名火笔画 , 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 。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 , 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 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 , 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
陈培德老人是商丘睢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宣纸烙画”传承人 。 作品除了这17余米的抗疫图鉴 , 还有雷锋、焦裕禄、王铁林一些人物画 , 更有仙人画、山水画、花鸟鱼虫画等众多其他类型图 。
提及愿望 , 老人的第一句话就是 , “我不想让宣纸烙画失传” 。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
本文图片

陈培德表示 , “我还是想把这个事业传承下去 , 让热爱这方面的人 , 关心这方面的人更了解宣纸烙画 , 希望年轻人也能接触到烙画 。 商丘是火文化之乡 , 烙画也是火文化的传承 。 烙画如果失传 , 确实是一大损失 。 ”
工具在变 , 从大火铁钳到电烙铁再到如今更加精细的烙铁笔;载体在变 , 从家具到胶合板到卡纸再到如今可以装裱的宣纸;年岁在变 , 从一开始仰慕爷爷的小孩 , 到后来部队惊喜于店家师傅的青年 , 再到如今已然70岁独自做烙画的大爷;没有变过的是 , 烙画这件事一直在心里或者手里继续 。
【抗疫图鉴|这幅17米长的《抗疫图鉴》,原来是用“铁笔”一点点在纸上烙出来的】隔着千里 , 你还是能看到 , 河南商丘的一位非遗传承老人 , 手里攥着烙铁笔一下一下地轻勾细描 , 满怀期待地想要将“宣纸烙画”这束光长长久久地留存 。 再努力一点 , 让每个年轻人都能看到纸与火的故事 。 (首席编辑 华丽娟 编辑刘梦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