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对匡衡的废和用,折射出两代帝王的用人之道,及汉帝国衰亡的根源( 二 )
汉宣帝的理念就是 , 国家治理必须以“法治”为主干 , 礼仪道德教化为辅助 。汉元帝则主张 , 儒家的“以德治国” , 以“仁”为本!
其次 , 由“道”的差异 , 引发帝国核心力量依靠的差异 。汉元帝认为 , 要奉行儒家德治之道 , 就必须让儒生成为核心力量 。汉宣帝则不拘一格 , 不认为哪一类人有资格 , 或者有特权成为核心力量 , 只要不是“俗儒”就行 。
什么叫“俗儒”呢?就是知识多见识短 , 陷进书袋里拔不出来的迂腐读书人 。这种人通常纸上谈兵的能力超强 , 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抓瞎 , 只会循规蹈矩 , 寻章摘句 , 不懂得灵活运用 , 死守僵化的理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匡衡
汉宣帝甚至认为 , 大多数的儒生 , 都逃不脱“俗儒”的圈套 , 比如匡衡!所以 , 他宁可提拔倚重宦官 。
我们来对宣元两朝政治核心人物 , 做一次对比 。
汉宣帝亲政后十九年里 , 用过的三公(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有如下几位:魏相、张安世、邴吉、韩增、萧望之、许延寿、黄霸、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史高 。
汉元帝在位十六年 , 前五年三公配置延用父亲原班人马 , 后十一年用过的有:贡禹、薛广德、王接、韦玄成、郑弘、许嘉、匡衡、李延寿 。
汉宣帝的十一位三公 , 两位外戚 , 两位儒生出身 , 剩余的七位都是以法律专业人才 。汉元帝时期 , 两位外戚 , 其余的都是名儒 。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九卿和其它岗位上 。明显可以看出 , 汉宣帝不重“学历” , 重技能 。汉元帝对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是“学历” , 而且还必须是“高学历” , 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衡、郑弘都是当世的名儒 , 学术大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元帝
这也难怪 , 汉宣帝本人就不算好学生 , 从小就是孤儿 , 教育问题恐怕不会太好 。汉元帝不一样 , 从小身边就是一堆名儒 , 他本人也是“三好学生” , 对儒学研究得很精通 , 如果不是做皇帝 , 当个名儒也是绰绰有余 。
我们没必要为汉帝国的中坚力量 , 都是高知分子而高兴 , 事实上这种变化并不是福音 , 而是灾难 。原因就是这些高知分子 , 大多掉入了汉宣帝所说的“俗儒”圈套 。
用结果来检验一下宣元两朝的核心圈 。
班固这样评价汉宣帝一朝的功绩:
“孝宣之治 , 功光祖宗 , 业垂后嗣 , 可谓中兴 , 侔德殷宗、周宣矣!近观汉相 , 高祖开基 , 萧、曹为冠 , 孝宣中兴 , 丙、魏有声 。是时黜陟有序 , 众职修理 , 公卿多称其位 , 海内兴于礼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宣帝
班固认为 , 汉宣帝之所以被称为中兴之主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邴吉、魏相这样的贤相 , 并且公卿称职 。
举几个汉元帝时期三公们的表演 。
先说贡禹 , 贡禹是坚定的复古主义者 , 他对汉元帝曾经有过一个建议:凡是都要拿古制对照 , 就能知道对错!他还有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提案:取消货币!说天下人心变坏 , 都是被货币勾引的 , 应该回到古代以物易物 。他还建议最好取消商业 , 让所有人都去务农 。
再说匡衡 , 匡衡一辈子就会拿《洪范传》灾异学说事 , 研究得太透了 , 无论天上刮风 , 还是地上掉雨点 , 甚至哪儿老鼠上树 , 他都会引经据典 , 给你说出一大套“上天的指示” , 遇到正事反而就抓瞎 。
推荐阅读
- 楚汉|为什么西安在汉唐之后就不再作为首都了?跟一样东西的发明有关!
- 楚汉,霍去病|霍去病收复4座城,取了4个名字,2千年来未改名,名字听着耳熟
- 楚汉,君王皇帝|为何心狠手辣的吕后残忍杀害了戚夫人,却善待了薄姬
- 楚汉|东汉末年此人是四世三公,拥有四柱一梁,却未能独霸天下
- 楚汉,君王皇帝|西汉初年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的政策,这两种制度哪种更优?
- 楚汉|两汉之交,大汉王朝17年政权断层中,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 楚汉|四朝老臣申屠嘉,从小兵一路爬上了丞相之位,最后却被人活活气死
- 楚汉|昭君出塞虽为汉朝带来了和平,但她背后的心酸却是有苦不能说
- 先秦时代|这个国家在战国时代称王称霸,在楚汉之争中却沦为炮灰
- 楚汉|刘邦称帝后,听到功臣要谋反,张良只让刘邦封赏一人就解决了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