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一篇文告诉你高中语文2020新版教材有哪些变化?( 二 )


【评析】
把苏辙农事诗替换成杨万里的田园诗 , 实际上个中深意并不难体会:
首先 , 从题目来看 , 将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和杨万里的《插秧歌》二者对比 , 前者属于日常纪事的诗歌 , 而后者则算民歌一类 。
其次 , 从内容来看 , 前者虽写农事 , 但仍是有个“我”在 , 十分冷静地去“观” , 并未投入农事活动 , 故而不能算合乎第二单元的“劳动”主题 , 作者只是作为旁观者记述了这一事件 , 更别提什么“背后也可能暗含自己早已主动疏离且不关心政治和官场的深意”这样的解读了 。 那么再看《插秧歌》 , 全诗以清新活泼的笔触详细记述了插秧的繁忙景象 , 虽然对于学生们来说有不少生字词 , 但是这些字词大多为名词 , 而且是常在古文中出现的 , 只要有相应课下注释 , 理解起来都不成问题 。 场景感、画面感 , 这样就齐备了 。
最后 , 从风格来看 , 不难看出苏辙的书斋气 , 也即是一派浓郁的个人思绪(不妨参照2020年朝阳二模的古诗鉴赏 , 对比他和其兄苏轼的应和诗便可见一斑) , 首联“欲收新麦继陈谷 , 赖有诸孙替老人”一句开门见山表现自己由衷的感谢 , 而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 , 多博村酤劳苦辛”和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 , 赋诗怜汝足精神”则可见额外增添了一些生活韵致 , 俏皮地表示了对帮忙者的谢意 。 但这对于大多数同学们理解诗文来讲 , 实在是困难的——“劳苦辛”很容易就被理解为劳苦与辛苦;“怜汝足精神”很容易就被断章取义为可怜 。 这样 , 同学们陷在文字障里 , 怎么能够指望他们还体会什么“劳动的快乐”呢?反观《插秧歌》 , 则可以透过一句紧似一句的场面描写体会出真正的农忙景象 , 一派澄澈气象 , 不愧人称“杨诚斋” , 以写诗“活法”见长 。
综上所述 , 编选者用心良苦可知 , 吾辈在备古诗文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体会细节深意 , “熟读深思子自知” 。
课文细节调整(部分)
《师说》文章“课下注释”
(1)注释?
原注释:?【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 , 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 所以 , 用来……的
修改后:?【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 , 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 。 所以 , 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
(2) 注释?
原注释:?【其为惑也】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
修改后:?【其为惑也】它们作为疑惑 。 其 , 它们 , 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留下的问题
【评析】
精当了不少 , 从同学们学习、理解虚词、固定用法的角度来看 , 这样修改更有助于师生理解文意 , 或可减少由于翻译出入引起的纷争 。
此外 , 更能贴合原意:重视教师职业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 尽量减少工具论——把老师看作是“工具人”的思维 。 尊师重道 , 拳拳之心可见而明矣 。
《登泰山记》文章“课下注释”
注释?
原注释:?【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 , 都在山东省
修改后:?【齐河、长清】清代县名 ,今属山东
【评析】
更加科学严谨 。 这样的修订有利于帮助同学们认清地理的同时也怀有一些历史观念——这正是我们在语文备课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
【总评】
【苏辙|一篇文告诉你高中语文2020新版教材有哪些变化?】古诗文部分的注释并未有太多学理上的错误 , 修订只是让内容为了更科学严谨 , 尽量减少老师们在教学上存在的疑惑与不确定 , 同时 , 这样的精神也值得吾辈学习、借鉴、共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