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古生物学家徐星:讲述恐龙化石里的中国故事( 二 )
虽然研究者会根据地质条件和已有研究的分析和判断来进行野外考察选址,但挖掘化石的过程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徐星坦言,在历次野外采集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野外考察没有发现具有明显研究价值的化石 。
文章图片
徐星采集过体积最小的恐龙化石是散落在地表的小牙齿,小到肉眼无法看清 。在微体化石较多的区域,野外队员通常伏在地面寻找,“脑袋、眼睛都快贴着地了” 。论体积庞大的化石,徐星曾采集到一个蜥脚类恐龙化石,包裹着化石的岩石单个重达六七吨 。“那个化石还不完整,完整的话,光龙的脖子就接近15米长 。”
他乐此不疲地寻找着“恐龙进化”的答案 。
文章图片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
徐星撰写的《飞上蓝天的恐龙》被收录入人教版小学4年级的语文课本 。他用短短千字,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进化的过程 。正是这篇科普文章,唤起了许多孩子对恐龙的兴趣,而寻找“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同伴也越来越多……
野外寻找恐龙化石,存在“新手运气”和“最后一天运气”的说法,无论哪种运气,都是这个行业的神秘传说,更是科学的精神与远古生命的沟通 。
理想
徐星,不仅是世界上命名恐龙有效属种最多的古生物学家之一,主要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相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这个冷门专业背后的他也是一位儒雅而细腻的学者 。
“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全世界都很关注 。”徐星认为,“古生物学不是实用性强的学科,但不把实用当目的,找到未知世界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
这些年,徐星赴美国、英国、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共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250篇 。“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要公开发表论文,让同行来评议 。”
文章图片
他积极筹建内蒙古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山东诸城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新疆昌吉恐龙馆等多个自然博物馆,参与录制电视台和电台的科普节目,勤写科普文章,徐星尤其乐于给小朋友做恐龙科普,分享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 。在徐星看来,知识不应只停留在学术圈内,更要向公众传播 。
走进他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办公室,立柜一侧密密地贴着几封笔迹稚嫩的信件 。一个“恐龙小朋友”告诉“亲爱的徐星叔叔”:“我明白要想将来研究恐龙,是需要做很充分的准备工作的……我觉得现在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
“追逐理想是永不停歇的,要抓紧时间做更多的尝试 。一旦发现自己热爱的,就要牢牢抓住 。”
【徐星|古生物学家徐星:讲述恐龙化石里的中国故事】如今,徐星不仅行走了四方,还去到了自然历史的纵深处,寻找探索了世界深处的秘密,梦想成真 。(校对:宋春燕)
推荐阅读
- 大肠|安倍讲述患病经历:中学开始发病 曾考虑切除大肠
- 安倍讲述患病经历:中学开始发病 曾考虑切除大肠
- 电影|网飞将拍剧集版《生化危机》 讲述全新故事线
- 王嘉尔 |王嘉尔讲述心酸伴舞经历:过往的骄傲和荣誉,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 讲述埃中合作抗疫故事
- 疫情|抗疫系列短片《平凡英雄》讲述暖心故事
- 历史正剧|历史正剧《天地人心·王阳明》将开拍 讲述王阳明心学实践
- 40张照片讲述特区40年央企故事|40张照片讲述特区40年央企故事
- 40张照片讲述特区40年央企故事
- 身边公益|“你们确实在做实事,我们满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