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这泰顺人编过两县县志,五进士赠写考绩序,为尊严与三品武官抗礼( 三 )



张庆旸退隐是志趣使然,也与时势有关,更因血液中流淌着一股故土使命感。当时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泰顺三魁也惨遭荼毒,鲜血染红燕水。在倭寇劫掠三魁的前一年,象征着龟岩“眼睛”的莲花井连续三日水赤如血,村民说从那以后张宅村很多年未出人才,由张充开启的数十年兴盛文运自此转衰。张庆旸从父亲那里接过接力棒,以重挽家族文运为己任,亲自讲学授课,教诲子侄,殷殷不倦。
 沔阳|这泰顺人编过两县县志,五进士赠写考绩序,为尊严与三品武官抗礼
文章图片

他建桥以催气运,修谱以记祖德,改祠以安先灵,带领族人将宗祠改建于龟岩秧地,也就是现在张宅村张氏宗祠坐落的位置。他的宋朝先祖——大安人张懽创建于福鼎的古林寺失火,他带头捐资重修。他任劳任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恢复先祖遗迹和荣光,以传续文脉。
 沔阳|这泰顺人编过两县县志,五进士赠写考绩序,为尊严与三品武官抗礼
文章图片

他把书斋取名为“霞川书屋”,捧卷品茗,闲时优游山水,逍遥吟啸,为龟岩八景赋诗,仕阳仙洞尖等地留下他行吟的足迹。没有公事,他不履衙门,但泰顺知县区益、吴敦本、王克家、刘本学非常器重他,多次延为乡饮大宾。王克家聘请他与毛一兰、胡良工纂修《泰顺县志》。
 沔阳|这泰顺人编过两县县志,五进士赠写考绩序,为尊严与三品武官抗礼
文章图片

张庆旸发挥余热,在罗阳书院中细查典籍,秉笔修志,校正文字,他写了一首诗:
城南高处屹危楼,自愧无才忝校雠。
万叠好山环局秀,两溪绿水夹松幽。
分明石鼓藏书地,无异匡庐聚讲邱。
夜半书声动奎壁,罗阳千古说瀛洲。
诗中描绘罗阳书院附近浓郁的书香气,也只有在人文荟萃的年代里,才会兴起修志著书之风。县志初稿辑成后,王克家请乐清才子侯一元、侯一麟兄弟订正删润。侯一元曾任江西左布政使,侯一麟是当时著名的诗文大家,侯氏兄弟编撰过大量的温州文献典籍,而张庆旸、毛一兰也才情不凡,名手云集,堪称泰顺史上最强的修志阵容。县志在万历元年(1573)成书,分舆地、廨宇、赋役、祀典、官师、人物、杂志、艺文八卷,义例序述灿然可观,邑中人士皆言“信史”。
 沔阳|这泰顺人编过两县县志,五进士赠写考绩序,为尊严与三品武官抗礼
文章图片

【 沔阳|这泰顺人编过两县县志,五进士赠写考绩序,为尊严与三品武官抗礼】从编家史到修县志,吉光片羽留驻于张庆旸笔下,他的名字也在历史溪流中激起回响。他去世时,泰顺知县刘本学、典史杨灿以特牲庶馐之仪、情切意真之文悼念祭祀,刘本学称他是“文章德望,超轶时英”。三百多年后的民国,沛县人仍能透过他纂辑的《沛县志》的扉页想象他昔日风华,并在新一轮修志中给他八字评语:“笃学能文,志趋不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