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使用技巧|关于U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三 )


这里逗豆侠教你一个小技巧 , 看该主控的位宽、支持的通道数和制程工艺 。
你可以把U盘想象成一台小电脑 , 闪存就是存储器 , 主控就是就是处理器 。
在很久很久以前 , 处理器位宽不是现在的64位 , 而是32位 , 16位 , 8位……
位宽越小 , 意味着处理器能同时处理的数据就越小 , 也就意味着同一时间的数据吞吐上限就越小 。同样的 , 位宽越小 , 意味着处理器到各个存储器的通道越少 , 少得可能只有一个 , 甚至是只支持一个闪存芯片 。
加上现在的U盘主控逐渐开始使用更加现代的制程工艺 , 在提高运行速度的同时 , 可以降低功耗 , 降低发热量 。3. 闪存
电脑使用技巧|关于U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右边那个大片的黑色芯片就是闪存 , 来源:Wikipedia
把表面的黑色塑料刮干净 , 你就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小区块和小单元 , 所以又很多人又将闪存直接称作颗粒 。
逗豆侠忍不住吐槽一句:终于说到这里了:-)这是一个极大极大的坑 , 这个坑里面现在还躺着很多为试图在厂商面前举起义旗的烈士:-)
讲道理本应存在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评估闪存体质 , 但由于某种不可抗力 , 它已然成为了一个说不清的领域 , 作为普通用户 , 你根本不用知道你心水的那款U盘到底是用了所谓的原片、白片、黑片还是划片 , 因为知道了也没用 。逗豆侠也不愿介绍闪存品牌了 , 真正造成性能瓶颈的和品牌没有关系 。
与此相关的事情逗豆侠不想多说 , 但它的确是数码界的一个污点 ,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 当闪存生产良率大幅提升的时候 , 就不会存在这个坑了 。
想了解自己U盘闪存颗的生产方、型号、批次的同学 , 可以用之前提到的闪存精灵或FlashMaster进行查询 。
闪存有两个与性能直接相关的参数:存储单元数据存放量
闪存里面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MOSFET , 早先处于SLC的时代 , 控制器直接看这个单元的电压 , 有和没有就代表1和0 。但某个聪明的科学家发现 ,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看这个单元的电压有多大 , 根据数值分为4个(MLC)、8个(TLC)、16个(QLC)、32个(PLC)……
想法很天才 , 以前一个单元只能存表示两个状态的数据 , 现在能表示那么多个了呢 , 感觉可以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容量翻倍了呢!
但现实是 , MOSFET的栅极不能既确保精度高又确保用时短 。处理同一数据量的时间较SLC明显更长 , 即吞吐速度变慢 , 加上干的活以指数的形式提高 , 存储单元的寿命也明显减少 。
除非 , 能新出XXFET , 改进控制器的开关效率 , 否则 , 单靠改进闪存的负载平衡等功能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按目前的评测来看 , 从SLC一直到PLC , 一代不如一代 , 后浪的劲儿头越来越小 。
2020年 , 在具体挑选U盘的是 , 也别奢求MLC和SLC颗粒了 , 只要别买到QLC中的小容量版本就很走运了 。3D NAND 层数
这个很好理解 , 层数越多 , 代表着同样大的芯片容量越大 , 现在的主流SSD已经用上了96层的3D NAND , 但大部分U盘还在用着低层数的甚至是2D的NAND颗粒 。当然 , 3D NAND层数通过闪存型号判断 。
虽然主控的访问带宽没变 , 但层数增加能明显提高并行访问的能力 。稳定性
这年头 , 由于用户习惯性认为厂商在产品推出前都进行了严格的稳定性测试 , 以至于消费者都忘了对于安全指数要求极高的电子消费品 , 测试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
毕竟 , 一切和数据相挂钩的产品都必须肩扛保卫数据的使命 , 如果连存储设备自身的稳定性都无法确保的话 , 逗豆侠宁肯不使用 。
影响U盘使用稳定性的 , 主要有闪存颗粒的体质、电路设计、封装工艺、PCB焊接工艺、U盘外壳材质、防水防尘设计、散热设计 , 展开的话可以轻轻松松将这篇文章的长度翻个倍 。逗豆侠就不挑战观众老爷们的耐心了 , 只点出几个坑 , 这几个坑逗豆侠极力建议你要避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