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行超6亿册,70岁《新华字典》如何成为传奇?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2日消息,回忆起童年生活,还记得那本《新华字典》吗?日前,第12版《新华字典》正式亮相了 。
印行超6亿册,70岁《新华字典》如何成为传奇?
文章图片

8月11日,新上市的《新华字典》(第12版)内有增补的“点赞”的释义,内页上方的二维码可在扫描后提供增值服务 。中新社采访人员 侯宇 摄
《新华字典》在它启动编纂后的70年中,先后经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多次修订,到目前印行超过6亿册,创造了人类图书出版史上的奇迹 。有人回忆,它是上小学时的必带“装备”;也有人回忆,爸妈是翻着《新华字典》来给自己取名的……
时光流逝中,这部字典确实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时代变迁 。
小字典,大作用
看上去,《新华字典》块头不是很大 。但它曾为“扫盲”立下汗马功劳 。
时间回到几十年前 。《人民日报》曾报道,1950年8月,新华辞书社成立,魏建功任社长,在当时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的支持下,组织编写《新华字典》 。
【印行超6亿册,70岁《新华字典》如何成为传奇?】 1953年,在经过叶圣陶的逐字审定后,《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7年,《新华字典》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此后一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工作迫切需要一本实用的小型字典 。《新华字典》恰好符合这个要求,它用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简单易懂,为“扫盲”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
对一些人来说,《新华字典》也并不只是用来查字词那么简单,甚至和生活密切相关 。
媒体往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样一件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华字典》编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由于不知道怎么区分鹅的雌雄差别,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鹅”这个条目 。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颁布实施和读者的需求,《新华字典》也需要定期修订 。今年八月,《新华字典》(第12版)正式亮相 。
一本字典背后的故事
事实上,辞书编纂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花费很多精力 。
印行超6亿册,70岁《新华字典》如何成为传奇?
文章图片

2016年5月16日消息,自从第一版1953年问世以来直到去年7月,《新华字典》全球发行量共达5.67亿本 。上个月,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宣布,《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新华社采访人员 罗晓光 资料图
以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为例,参与编写工作的人们都十分认真 。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还常常将文稿带回家里审改 。
有文章指出,编纂过程是集体负责制,每一个字都单独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编写人在卡片上撰写条目,盖上图章以示责任 。然后大家相互传阅,把意见也写在卡片上,盖上图章 。
这样,卡片在传阅讨论后,汇总抄出的就是这个字在字典中的条目 。后来,经过专家们反复修改、逐字逐句推敲,此版《新华字典》于1953年出版 。
据《钱江晚报》此前报道,语言文字学家曹先擢提到,《新华字典》的修订很严谨 。比如1998年修订时增加新词条“焗油”,修订人员特意两次跑到美发厅向老师傅请教,还亲身体验,才定下了“焗油”的释义 。
几十年里,类似的故事有许多 。《新华字典》编纂、修订工作,先是汇集了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漫长的岁月里,又有不少专家的名字加入其中 。
可以这样说,到今天,这部历经多次修订的字典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 。
字典折射时代变化
时代的变化、社会变迁,同样可以在这本字典中体现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