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平天国为何不仅没有灭亡清朝,反而使得清朝出现“同治中兴”?

大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即公元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即现在的南京,当时的江宁府)被清军攻破,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旧式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正式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从1851年金田起义算起,太平军斗争14年,建立政权与清王朝对峙11年,势力遍及18省,攻破城池600余座,影响人口多达2亿。纵观中国历史,如此规模的民变即便是没有成功,也足以导致政权的崩溃,就如同黄巢起义后的唐朝、李自成起义后的明朝一样,然而历史事实是:太平天国彻彻底底的失败了,而且清王朝不仅没有走向毁灭,反而续命60年,中间甚至还有过短暂的“同治中兴”!
 清朝|太平天国为何不仅没有灭亡清朝,反而使得清朝出现“同治中兴”?
文章图片
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连清廷都哀叹
“大局不堪设想”
为何太平天国运动会失败呢?
这个问题有初中历史水平的人都能背出来: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短视,领导人后期腐败,内讧等),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英法军队出手)。
这个分析当然没有问题,但这只是宏观上的泛泛而谈,农民阶级?中国历史上历次王朝末年的动荡哪次不是农民阶级掀起来的?为什么黄巾军能打得东汉王朝风雨飘摇;李自成也能在北京城坐18天皇位;朱元璋更是开局一个碗,结束一个300年王朝,而太平天国则灰飞烟灭了呢?这个问题,还是要针对太平天国的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到答案。
首先我们要知道太平天国起事之时,清王朝是个啥状态,这个毫无疑问,经过200多年运转,封建王朝已经濒临末世,19世纪中期的清王朝刚刚经历嘉道中衰,国运不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中国传统王朝末期所出现的毛病:土地兼并,政治腐败,既得利益集团成型等都已经十分严重。
按照历史惯性,这个时候基本就是王朝濒临灭亡的前夕,能酝酿出太平天国这种等级的民变,也能印证这个问题
:大清王朝已到终点。
 清朝|太平天国为何不仅没有灭亡清朝,反而使得清朝出现“同治中兴”?
文章图片
一个统治了几乎半壁河山的“神权政权”的出现,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之事
好了,民变出来了,接下来按照剧本演就行了:天下大乱,枭雄并起,大规模战乱使得旧的既得利益集团被摧毁一大波,同时人口减少使得大量土地空闲,此时枭雄中比较有头脑的一个重新恢复了统治秩序,趁着王朝初期人口——资源矛盾不突出的时候发展一波,时机合适的时候登个基什么的,这就是一个新王朝的开始。
【 清朝|太平天国为何不仅没有灭亡清朝,反而使得清朝出现“同治中兴”?】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历史发展轴显然不是这样的。虽然其势已成,但太平天国始终无法没掉清朝,而太平天国最终的则彻底失败,清王朝却国运提振,来了一拨“同治中兴”。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也已经分析透了,其根本原因在于: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识形态过于不伦不类,其异端邪说式的“拜上帝教”不可能得到中国社会精英分子的真正认同,也就是说其完全不具备在中国社会建立一个稳定的统治秩序的能力。
 清朝|太平天国为何不仅没有灭亡清朝,反而使得清朝出现“同治中兴”?
文章图片
以往起事的豪杰,他们的对手是旧统治阶级中的既得利益者,这些人瓜分了社会中绝大多数蛋糕,引发社会强烈不满,不满的不止是一些饥民,也有一些统治阶层里的中小地主、落魄秀才等不得志者,所以这些势力团结起来,击垮已经腐败透顶的“肉食者”不成问题,比如朱元璋不就吸收了李善长(知识分子)和刘伯温(浙江乡绅)吗,而太平天国来的这一套,则是把中国社会整个的统治阶层(乡绅地主——儒家知识分子联合体)为敌,所以它能团结的只有一些流民。
曾国藩就敏锐地注意了这个问题,其在著名的《讨粤匪檄》写道: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说清楚了:太平天国就是个怪胎,他要是得势了,大家一起完蛋,所以大家一起上!
这是以太平天国政权的能力无论如果没有能力推翻的(有这个能力的组织在太平天国灭亡60多年后才出现),即使太平天国政权当年的北伐有幸打进了北京,其大概率也是会搞得一片狼藉之后被扫地出门,地主阶级即使是不扶持清朝残余势力,也会扶持一个新的代理人,建立新王朝。
至于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呢?很可能沦为类似王莽“新朝”的下场。这还算是好的,考虑到当时的国情,西方殖民者趁乱在中国谋求更大利益是大概率事件。
可是,这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
为什么晚清末年酝酿出的超大型民变——太平天国,会出现以牛鬼蛇神一般的“拜上帝教”为信条的这么一个极为奇葩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才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我们可以这么说:
酝酿出太平天国这种等级的民变,可以说是一个封建王朝国运将至的标志;但出现太平天国这种怪异的民变,则是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末世化的标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