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云|她小学文化,却心系天下苍生,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文章图片
她一生行善,建医院,办教育,做救济,捐希望小学……她以一个女子的孱弱之躯,用一言一行感动周遭,影响着世界。
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环境,简单讲就是脏、乱、差。
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就写道:“……腐臭的菜叶塞在墙角……恶臭的垃圾往河里倒……废料大股大股地流进海里……”
30年过去了,现在台湾街头给人的视觉感受,除了民居古朴,便是“干净”二字。
文章图片
然而你一定想不到,
拥有这份干净的善因,竟来自一个从未出过台湾岛、仅小学文化程度却对时代具有敏锐触觉的纤弱女子。
她在1990年的一次演讲,说:“请大家把鼓掌的双手,用来捡垃圾、做资源回收,让我们这片土地变成净土。”
因为她的一句话,民众陆续开始资源回收分类。
到了2006年,台湾环保部门才循此足迹,强制实行垃圾分类,成就一座干净岛屿。
她究竟是谁?
为什么能在环保意识不普及的年代,可以前瞻性地聚集八方力量做一件对人类发展有利的事?
她就是慈济创始人——
证严法师。
文章图片
·
01
·
证严法师,俗名王锦云,1937年出生在台中县清水镇。
因叔父膝下无子,王锦云幼年时便过继给叔父。
1943年底开始,盟军多次轰炸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为了逃命,王锦云同养父母去防空洞躲避飞机轰炸,一路上亲眼目睹房屋在战火中焚毁,乡亲伏尸街头。
在动荡的时代面前,人的生命卑微如草芥,战争带来的痛苦让
年仅8岁的王锦云顿悟人间的苦难,冥冥中开始接触佛法。
文章图片
幼年时期的王锦云
王锦云15岁时,养母因胃穿孔需要开刀。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开刀无疑是与死神作斗争。
她忧心地对天祈愿:
自己愿减寿12年,并从此茹素,以换取养母不需要开刀就能痊愈。
养母的病竟奇迹般好起来,王锦云从誓愿,终身吃斋。
但5年后,正值壮年的养父却因脑溢血去世。
至亲死别之痛,使王锦云心中浮现了对生老病死的疑惑,一本《梁皇宝忏》,让她参悟生死之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从此开启了寻佛之心。
1962年,王锦云自行落发,现沙弥尼相。
文章图片
青年时期的证严法师
接着她巧遇佛学大师印顺长老,特殊的因缘,让26岁的王锦云顺利皈依印顺长老,法名“证严”,法号“慧璋”。
文章图片
印顺长老开示、期许证严时时要
“为佛教,为众生”
。
这六个字,读起来只要一秒钟,
做起来却要一辈子。
印顺大师的人格熏陶,让证严法师走上“不为己谋,为天下计划”的慈济道路。
【 王锦云|她小学文化,却心系天下苍生,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02
·
但年轻的证严法师那时对修行的理解,仅限于参天禅地。
她独自一人在小木屋中席地而居,身边仅一套《法华经》,一幅“西方三圣相”。
每天子夜起身早课,白日顶笠披蓑种些瓜果,遇到青黄不接时就挖些野菜度日。
与传统佛法丛林中那些接受善信居士供养的憎尼相较,她坚持不受供养、不做法会,也不化缘,日夜与青灯古佛相伴, 苦行自惕。
她以为,这样便是修行了吧。
文章图片
证严法师早年修行的小木屋
直到1966年3月,证严法师因探病前往一家医院,惊见地上一滩血,才将她的学佛之路彻底改变。
听闻那是
一名难产妇人走了8个小时的山路,却因付不起8000块钱的保证金,留下一滩血之后又被抬回家,失去救治机会。
台湾当时的医疗缴费制度是必须先付保证金,才能入住医院。
证严法师心中绞痛不已:贫由病起, 病因贫生。
同月,三位天主教修女来访,面对证严法师的侃侃论道,修女质疑:
佛教既然这么好,为什么没有落实到社会人群呢?而是靠西方来这里盖医院,建学校,办养老院、孤儿院?
这话宛若当头棒喝,将证严法师猛然唤醒,她的内心受到极大冲击。
夜幕降临,证严法师伫立在窗前远眺如黛青山,冥想许久,终于顿悟:
中国的佛教融入了儒家“仁”的思想
,应放弃小乘的独善其身,转向积极入世、行善济贫、为他人的志业迈入。
文章图片
她召集5名弟子、30位信徒,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文章图片
师徒几人除了种花生、打毛线衣、缝制饲料袋来维持日常开销,证严法师还定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戒律清规,要求
推荐阅读
- 青岛上海路小学|秋季开学临近 岛城这所百年校园这样统筹教育复学与防疫工作
- 青岛北仲路第二小学|护航师生安全健康 青岛北仲路第二小学迎接秋季开学
- 中小学秋季开学在即|中小学秋季开学在即,请收好这份出行提醒
- 海口中小学开学时间定了!师生持“绿码”返校
- 紫外线|为全面复课保驾护航,小学消杀用上医用级紫外线消毒系统
- 旅游城|恒大文化旅游城亮相青岛,高性价比获市场热捧
- 选手|“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赛匈牙利赛区决赛落幕
- 小学|兴海路小学新校园9月1日投用
- 北京市|“小豆包”收到特别开学礼!北京市151万中小学生陆续开启新学期
- 级新生|芽芽成长开启美好 青岛基隆路小学迎来一年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