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0年成为国际化都市,重庆3000万人民等得起吗?

2020年7月19日 , 小库科技在上海召开产品发布会 , 受小库之邀来到上海 , 这也是我第一次来上海 , 感触颇多 。
毕业后工作以来 , 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去过了 , 普遍活动范围就是在中部和西南部 , 东部城市和南部城市 , 我基本一个都没去过 。 甚至连成都也没机会去转一圈 , 还是应该去转转看 , 说不定在玉林路就有某个小姐姐等着我呢 。
这次去上海后也给了我一个启发:以后要定期出去看看 , 去北京、深圳、广州、苏州等大城市去转转 , 看看别的城市现在是啥情况了 , 这座城市里的人现在怎么样 , 不能一直待在重庆 , 要出去开开眼界 。
去上海前 , 给自己定了个初步的行程安排 , 大体完成的还不错 , 主要是看看上海最新的商业街——上海新天地和K11的情况 , 然后再看看最古老的商业——豫园 , 看看外滩看看夜景 。
1、古老与现代上海是一座很老气的城市 , 老态龙钟 。
我入住的酒店早在1926年就开发了 , 距今已经有94年的历史 , 非常古老 。
同时 , 上海也是一座很新的城市 , 正值而立之年 。
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浦东新区 , 如今正好30岁 。
陆家嘴上的东方明珠高的让人望断了脖子 , 各式各样的最新的商业街层出不穷 , 生活和工作节奏非常快 , 行人步履匆忙 , 仿佛鞋上绑了永动机 。
2、多元化一、语言多元化
上海是一座非常多元化的城市 。
走在街上 , 几乎听不到上海方言 , 除了几个阿拉偶尔的几句 。
但是在重庆 , 满街的方言 , 几乎听不到普通话 。
这里无意贬损语言 , 勿喷 。
语言不分高低贵贱 , 从来没有说某种语言就比另一种语言要更高贵 。
语言它就是一个沟通的工具 , 表达信息是它的最终目的 。
但是 , 在说话时 , 考虑到语言接受者的心里感受是很重要的 。
3年前 , 我刚来重庆时 , 满街都是方言 , 虽然我是湖北人 , 湖北和重庆的方言有些是类似的 , 但刚来重庆的前3个月 , 我很难听懂重庆话 , 听的很费劲 , 感觉融不到这座城市 , 是个边缘人 。
一门语言 , 说出来是要让对方听懂的 。
城市 , 是为人服务的 。
如果你的服务对象就是重庆或者西南地区 , 那这个城市的人 , 说方言没问题 。
但如果你想放眼中国 , 你的服务对象是中国人 , 那你的语言最好是普通话
如果你的眼里装的是整个世界 , 那通行语言——英语就是必备的沟通工具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什么要“车同轨、书同文” , 因为这样效率最高 。
推广普通话 , 肯定会伤害方言;
一直使用方言 , 经济难有飞跃式的发展 。
共性 , 是为了效率;
个性 , 是为了情怀 。
共性和个性 , 你选择哪个?
重庆要想实现国际化 , 第一步应该是走出西南 , 先中国化 , 讲好普通话 , 再来谋求国际化 。
一个城市的国际化不是随便喊喊口号就行了的 , 不是说你引进某个跨国公司你就国际化了的 。
国际化是指国际上的人来到你重庆 , 他能够融入这座城市 , 但如果他因为语言而无法融入 , 他无法体会这座城市的文化 , 那他永远都是一个边缘人 , 那这种城市也就是本地人自娱自乐的一个生活场景罢了 。
假设一代人是20年 , 重庆这一代中年人再过20年退休 , 他们才会从社会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的位置上退下来 , 届时补上的都是年轻的后浪 , 他们说的是通行的语言(普通话和英语) , 他们可以在语言上实现国际化 。
问题是 , 重庆等得起20年吗?
重庆还要再过20年才能成为国际化城市吗?
所以 , 通用语言的普及 , 才是重庆国际化的首要之举 。
二、交通工具多元化
说完文化语言上的多元化 , 再来谈交通工具上的多元化 。
上海的交通工具非常多元 , 多快达450公里/每小时的磁悬浮 , 有轨道、有公交车、有电车、有三轮摩托车、有电动车、有自行车 。
交通工具很多 , 但是不吵 ,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 各类人在这座城市里 , 可以找到一种奇妙的平衡点 , 可以融洽的相处 。
使用这些交通工具的每一个人 , 他不一定有很高的文化和学历 。 但是这座城市的内在文化 , 可以让他有这样的素质 , 那我觉得 , 这样的城市是有魅力的 。
吵闹 , 本质上就是不和谐的表现!
我大学就读的城市——太原 , 也有电车 , 有电车的城市是浪漫的 , 最新的公交车搭在最古老的的电线路上 , 想想都很有意思 。 当然 , “电车痴汉”除外 。
我工作的城市——重庆 , 是个山城 , 我来重庆后基本没骑过自行车和摩托车 , 普遍的交通工具就是轨道和公交车 。 在交通工具的使用比例和人数上 , 重庆的选择并不多 , 当然这并不是重庆本身的问题 。
但有一个问题 , 在重庆非常明显 。
在大晚上 , 经常有年轻人骑那种非常非常吵闹的摩托车 , 那噪音仿佛在宣示着他们的年轻 , 以及无知 。
把低素质的酷炫当个性 , 是一种很不成熟的体现 。
我最喜欢跟善良的人相处 。
有一类善良 , 是这个人没有经历过其他的很多事情 , 所以她善良;
也有另一类善良 , 这个人经历过很多事情 , 但是她选择善良 。
我更喜欢后一种善良 。
如果重庆这座城市哪天不使用禁令去骑那种非常吵闹的摩托 , 而这座城市的人能选择不在城市里做出这样的行为 , 那我会觉得 , 这座城市的人是可敬且可畏的 。
发自内心的自律 , 值得敬佩 。
我在想 , 如果把重庆的这些人和上海的这些人调换下位置 , 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三、美女多元化
除关注方言和交通工具外 , 我当然最关注美女了 。
在重庆 , 我最喜欢蹲在观音桥看美女 。
去上海了 , 当然也要待在最火的商圈——上海新天地里看美女 。
重庆的美女很多 , 普遍的山路、优质的空气和水 , 应该是美丽的主要原因 。
我来重庆3年了 , 很少很少有见到身材非常圆润的女性 , 大部分身材都非常好 , 这点跟管住嘴没关系 , 应该跟迈开腿有关系 , 毕竟走两步就是爬坡上坎 。
重庆的女人很好看 , 非常漂亮 , 一副妆容摄人魂魄 。
上海的女人其实在长相上没有重庆女人漂亮 , 但是都非常有气质 , 穿着打扮、衣着配色方面非常好看 , 很耐看 。
3、精致与野性重庆 , 是一座江湖气藏不住的城市 。
我在湖北长大、在山西上学、在重庆工作 , 曾经也待过一些地方 , 但重庆始终给我一丝不解 。
我没见过一个城市的女人 , 有那么能抽烟喝酒的 , 重庆的女人抽起烟喝起酒来 , 真的比男人要凶猛很多;
重庆男人和上海男人 , 有一点很像 , “耙文化” 。
其他地方叫爸妈就是“爸妈” , 重庆叫爸妈是“妈老汉” 。 老汉排在妈后面 , 不知道跟老汉在后面推车有没有关系 , 咳咳 。
我没见过一个城市的不管男人女人 , 纹身的比例会这么的高 。 当然 , 纹身不代表任何东西 , 也不代表好坏 。 但我想 , 这应该是重庆人性格的一种体现吧
重庆人 , 始终给我一种很野性、很随心、做自己的感觉 。
去上海两天 , 上海人给我的感觉是很精致 , 各种精品店里的工艺品琳琅满目 。 巨大的北极熊 , 几万块的蝙蝠侠头套 , 大几千元的工艺品 , 以及各种艺术展览等 。
小孩说英文其实并不少见 , 30多岁的中国母亲和小孩说英文 , 这个很少见 。
很多小孩学英文 , 家长直接就把任务推给老师了 , 自己根本不会注意 。 言传身教到这种程度 , 我在其他地方没见过 。
我在重庆很少听见普通话 , 更不用说英文了 , 这还是在我自认为我待的环境算是比较精英化环境的前提下 。
当人解决物质温饱问题后 , 下一步就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 。
上海人的这种精致 , 本质上是精英化的一种体现 。
上海到北京的高铁速度很快 , 但是广州跟上海的连接 , 上海跟深圳的连接没有那么快 。 主要是从中国基层来看 , 劳动密集型的流动在这两个区域间并不强烈 。
北京和上海 , 是中国两个精英化程度很深的城市 。
但上海还没有到精英化的最高境界 。
我自认为哈 , 最高境界应该是“萌化”境界 , 返老还童的感觉 。
在台湾地区和日本的一些城市 , 它们的飞机是hellokitty外观的 , 飞机上的一切都跟hellokitty有关 。
美团逐渐鲸吞饿了么和携程的市场后 , 慢慢成长为一个“帝国” , 它现在开始往萌化方向发展 。
我猜想哈 , 应该是美团要进一步扩大业务了 , 为了隐藏住它的吸血本质 , 使用一些萌化的技巧 , 来软化人们对它的反抗 。
毕竟 , 人这种生物 , 对萌物本来就没有抵抗力 。
4、野心与安逸去上海后 , 最大的感觉就是人的野心和欲望 。
每个人都明白“温水煮青蛙”这个道理 , 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逃脱“温水”的环境 。
我在大街上行走 , 喜欢看过往行人的状态 。 上海的这些人 , 都非常有自信 , 嘴角和脸部的状态都让我非常羡慕 。
我想 , 如果不自信的话 , 在上海根本就活不下去吧 。
晚上在黄浦江畔行走的时候 , 江边的行人开口就是债券融资、股权分割、赛道选择、生态位 , 这些东西我在重庆从来没听说过 , 就算在一些比较高端的饭局上也没听过 , 但是这些 , 我可以从黄浦江边的路人的嘴里可以听到 。
重庆人的心态 , 给我的感觉是 , 小富即安 。
当你的心态是小富即安的时候 , 你真的就是挣不到大钱的 , 在关键节点上一定要放量 , 扩大战果 。
想起去年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说的:好时代的标志是你走在大街上 , 不敢小瞧任何人 。
那晚我走到黄浦江畔 , 看着江边的汤臣一品 。 我心想 , 住在里面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5、个人随想在参加小库科技产品发布会后 , 和几个做设计的朋友讨论 , 怎样的企业可以算是一家成功的企业 。
最后结论是像小库这样的 , 有人才 , 有技术 , 有资金 , 市场表现好 , 政府也喜欢 , 资本也看好 , 不管甲方乙方都看好 , 这样的企业就是一家成功的企业 。
想到这里 , 我就想到了城市分层 。
如果把这个号当成是一个产品和企业来看 , 我有信心把它做成一个成功的产品和一家成功的企业吗?
如果以后资本市场看好我 , 到时候我会怎么做呢?我能做好吗?
说实话 , 我没有信心 。
我不知道读者喜欢怎样的内容 , 我不知道要不要为了迎合你们而失去我自己;
资本介入后 , 我不知道凭我自己能不能在市场和情怀中间 , 达成某种平衡;
我一点信心都没有 。
【再过20年成为国际化都市,重庆3000万人民等得起吗?】希望能有那么一天 , 也希望我能准备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