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今年电影业彻底去泡沫化 资本退潮将影响行业3~5年( 二 )


经历了2020年上半年行业的变化 , 李捷感触颇深:“当‘黑天鹅’事件出现时 , 行业在新技术、创新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 , 其他很多行业有很多种创新方法来应对疫情 , 但电影行业几乎没有 。 ”他观察到 , 疫情期间 , 那些很早就布局了网络电影的公司受到的冲击相对少一点 , 因为产能可以迅快速催生另一方面的业务 。
在电影院停歇的近180天里 , 一些中小成本的影片走了发行线上模式 , 《囧妈》《大赢家》与字节跳动达成合作 , 《肥龙过江》《春潮》等则以付费超前点映的模式走向视频平台 。
面对线上发行的崛起以及疫情催生下直播带货的火爆 , 李捷坦言 , 电影人对于新技术、新消费趋势下直播等线上宣发从以前的“想试一试”变成“不得不”做的事 。 “今年下半年电影市场恢复后 , 在线直播、短视频等宣发手段将成为主流和标配 , 即便疫情结束 , 线下宣发活动也会越来越被线上替代 。 ”
回顾2019年下半年淘票票推广“冲击播”时遇到的“闭门羹” , 李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当时确实有很多片方说他们的演员不能进直播间 , 但你看看短短半年 , 很多大牌明星都在直播 。 每个公司都说要花钱做路演 , 但从来没有人说过这种方式不该做 。 直播代替路演 , 是短视频时代的一种新形势 。 ”
在他看来 , 直播、短视频宣发手段的变化也推动宣发内容发生了改变 ,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电影的宣发是炒作 , 通过男女主之间的八卦吸引观众注意力 。 而当你做直播时会发现 , 将电影内容表达给用户成为了基本需求 , 更加重视内容对内容的拉动 。 ”
李捷观察到 , 电影行业非常需要增量 , 以前的宣发很大的问题是对一个本来打算看电影的人不断地做宣传和投放 , “但实际上 , 我们真正想做的是一个人根本没想看电影 , 突然刷到了某部电影的内容而想看了 , 因为内容带来了观影增量用户 , 这是未来电影短视频跟预告片不太一样的地方 。 电影短视频中有很重要的趋势就是类型化 。 ”
“这次疫情中受冲击最严重的是影院和发行末端两个行业 。 但发行公司养了很多人 , 很难抗住 。 有很多发行公司都转行、退出了 , 宣发行业将彻底整合 , 未来有能力留在发行领域的头部公司不超过3~5家 。 ”李捷分析道 。
谈内容创作 优秀制片人会回归大公司
《星际穿越》《当幸福来敲门》《大话西游》等诸多复映片 , 引观众追捧 , 证明了大家对好内容的渴望 。
李捷认为 , 内容永远是创造增量的第一位 , 一方面行业需要更多创新类型的内容 , 把不看电影的人拉回电影院;另一方面 , 注重转化 , 就像剧集市场从传统意义的长剧向短剧转化 , 电影也可能会这样 。 “科幻电影是把年龄跨度更大的用户往电影院拉的一种类型 。 ”
一个多月前 , 阿里影业进行了组织升级 , 李捷接任阿里影业总裁 。 “之后我的时间精力70%~80%会放在内容制作和内容投资上 , 这也代表公司的战略 。 ”李捷称 。
重回内容 , 阿里影业确定了几个方向:国际电影领域 , 专注发现海外优质爆款电影;国内电影领域 , 参与大档期的头部电影 , 开始进入合制和自制 。 ”
一直以来 , 外界对阿里影业一会做内容一会不做内容的打法多少有些疑惑 , 对此李捷解释称:“2014年、2015年我们一直在内容方面做尝试 , 但很不顺利 。 所以当时确定先把淘票票并入到阿里影业 , 想把淘票票做成中国一流的票务平台 , 第二步是宣发 , 第三步是做内容 。 2017~2018年我们越来越快地加大对电影的投资 , 当时是小比例投资 , 在学习观察;2018年下半年加大了电影投资的比重 , 出现了合制和自制 。 ”
“重返内容赛道不是变化 , 是自然的结果 。 不做内容的公司 , 想在这个行业里有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难的 。 ”李捷强调道 。
经历了疫情的低谷 ,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 影视行业会出现大规模的整合 , 但具到内容上 , 李捷表示:“内容是创意为主、高度分散的行业 , 整合的意义没有那么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