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二 )


文章图片

项羽听完樊哙此言,彻底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刘邦担心事情有变,便借口逃跑了。
事后范增大怒道:“
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范增骂项羽称“竖子”,就项羽放走刘邦,放虎归山而言,他确实是个毛头小子,可这真的是项羽的错吗?
刘邦几人定有图谋天下之心,可他们还能在项羽面前,卑躬屈膝做丧尽尊严之事,若你是项羽,你难道会相信这样尊崇自己的人有异心?且樊哙一言,也醍醐灌顶般让项羽醒悟,若他真杀了刘邦,那与秦王有何两样?
刘邦早已成为百姓心中仁德的象征,若项羽杀了刘邦又怎弄挡住天下百姓悠悠之口?由此可见,项羽不杀刘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文章图片

刘邦能成就大业,主要功绩在于韩信、张良、樊哙等几人,他虽对这几人存有疑心,却从不外显于人,且他遇事常与这几人商议,在四人的谋划下,他离皇位越走越近。
反观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常将自己的疑心挂在嘴边。他的叔叔项伯还偏信刘邦,甚至与他结为姻亲,若非项伯,刘邦早在鸿门宴时便已经丧命,又何来楚汉相争之说。
项羽与刘邦最大的差别不是性格有多大差异,而是刘邦会“演”,他纵有千般不是,他仍把自己标榜为道德典范,而项羽展现给世人的,总是他凶悍残暴的一面,两相比较,百姓自然更偏信刘邦,这也注定了两人的结局。
说到底,项羽相比于刘邦还是太过年轻,他虽会打仗,却丝毫不懂人情世故。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