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文章图片

秦始皇死后,赵高联合李斯篡改遗诏,逼死本该继位的长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帝。胡亥继位后,大肆屠杀宗室之人,赵高专权,实行残暴的统治,当时虽已大统,但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不久便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族也开始复国运动。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找回在民间放羊的楚怀王熊槐之后熊心,并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意。后来楚怀王熊心立下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后来刘邦比项羽先入关,也就是在这件事后,项羽和楚怀王便心生间隙。
最终,项羽尊奉楚怀王为义帝,他自封西楚霸王,并分封十八路诸侯,不久将义帝杀害。刘邦以为义帝报仇,与项羽多次争锋,便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文章图片

项羽是将门之后,素有威望,而刘邦却是草莽之人,甚至被当地人看作“蛆虫”,任谁都无法想象,这两个身份迥异的人能有较量的一天。项羽虽占尽天时地利,可最终还是败给了草莽出身的刘邦,有人说,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他性格孤傲,不重视范增,也有人说他失败的原因,是刘邦善用权谋,其实,两人最终的结局在鸿门宴时便早已注定。
楚怀王与众将领约定“先入关者王”,公元前206年,刘邦先于项羽行军至霸上,秦王子婴自知无抵抗之力,便主动投降,刘邦军中将领皆提议杀了子婴,以振军心,可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是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降”。
无论现实中刘邦有多小人,他不杀子婴一举,便为其博得仁德的好名声。初入关时,大多将领都被秦王宫的奢华迷得神魂颠倒,唯有萧何直奔藏书楼,将重要书籍一一翻阅,刘邦也在他的熏陶下了解了秦朝的风土人情。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文章图片

刚开始时,刘邦贪图财富,不愿离开,樊哙便劝谏说:“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侈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耶?”
张良也劝谏说:“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
在两人的鞭策下,刘邦只能返回霸上,刘邦临走之际,还不忘收买人心。
父老苦秦苛政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关中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杀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牍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爆,无恐!
刘邦三言两语便让乡亲父老认定自己关中王的身份,还许百姓以仁政,百姓心中早已热切盼望刘邦来统治这片区域,即使事后项羽如愿当上关中王,也不得民心。
【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刘邦称帝后,曾有言说自己之所以成功,皆因三人相助。经此事便可看出,三人虽敬畏刘邦,却敢于进谏,有这三人相助,刘邦定能减少犯错的机会。
项羽率领军队到达函谷关后,他见关门紧闭,便不分青红皂白攻破关门。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对项羽说,刘邦见到秦王宫的财富后留恋不已,他想拜自己为相,有称王拜帝之心。
项羽听后勃然大怒,第二天便整顿军队准备攻打刘邦,范增也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项羽计划鸿门宴杀刘邦一事,本来天衣无缝,可奈何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他不愿看到张良横死,便连夜赶到刘邦军中劝张良逃跑。张良知晓刘邦这些“残兵蟹将”定抵不过项羽的“百万雄狮”,面对这样的实力差距,张良的第一想法不是逃生,而是将项伯引荐给刘邦。
刘邦知晓此事后,第一句问的不是我们该如何做,而是“君安与项伯有故”,这句不深不浅的话既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又不至于让张良难堪,在这生死关头,刘邦仍能思考这些,由此可见他心思之细腻。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文章图片

刘邦虽为一军之首,但他见到项伯时,仍用长辈之礼对待,甚至不惜放弃颜面,百般哀求他为自己说好话。
第二日,刘邦带着百余人来向项羽请罪,一见面,他摆低自己的姿态,表明自己并无称王之心,项羽心思单纯,他听着刘邦这肺腑之言,心生感动之下张口而出,“此左司马曹无伤所言”。
项羽这句话,断送的不仅是曹无伤的性命,还有刘邦军中背叛者的心思。在宴席上,范增三次举起玉珏示意项羽动手,项羽置若罔闻,范增无奈之下,只能叫来项庄,让他借舞剑之名刺杀刘邦。
可此时,刘邦早已暗中与项伯结为姻亲,项伯不愿看到刘邦断送性命,便拔剑起舞,为刘邦争取活下去的机会。张良见事情有变,便暗中出去寻找樊哙,将刘邦的危机告知樊哙。
樊哙来不及多想,便冲入帐中指着项羽大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亲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还军霸上以待将军,劳苦功高如此,非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说,欲杀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将军不取也。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