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文章图片



对于热衷研究二战时期各国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军事发烧友们来说 , 提起德国 , 首先想到的就是''铁拳''、''战车噩梦''一票无后坐力炮、火箭筒;提起苏联 , 大口径的PTRD/PTRS-41反坦克步枪同样深入人心 。 而美军的M1、M9系列''巴祖卡'' , 更是在经典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出镜 , 成为''夺堡利器'' 。

■使用60毫米M1''巴祖卡''单兵火箭筒的美国大兵 , 摄于1943年 。
身为老牌的殖民强国 , 英国同样有着自己特有的反坦克武器 。 只不过从外形、发射原理上看 , 这个名叫''PIAT''(Projector Infantry Anti Tank , 直译为''步兵反坦克抛射器'')的制式装备 , 更像是一款加长了的''大号弹弓'' 。
PIAT的起源 , 得从1930年代说起 。 当时的英国皇家炮兵军官斯图尔特·布莱克尔中校(Stewart Blakcer)研制的''超口径迫击炮''说起 。 该装备不仅体积硕大 , 且不易单兵携带 , 因此没能在英军中广泛使用 。 对此 , 布莱克尔重新改进、设计了名为''袖珍抛射器''的新式单兵反坦克装备 。 可还没完工 , 布莱克尔便被调往他地参加其他军事装备的研究 。 最后 , ''袖珍抛射器''的改良工作落到了皇家工程兵军官米里斯·杰弗里斯的头上 。 在他的努力下 , 新式抛射器采用空心装药技术 , 反坦克能力大幅提升 。 而改进的''袖珍抛射器''最终被英军官方定型为''步兵反坦克抛射器'' 。 为何英军如此急于要将这样一款奇特的''抛射器''投入到战场呢?其实 , 这一切都和战局有关 。

■身着飞行服的斯图尔特·布莱克尔中校(1887-1964) , 他既是一名飞行爱好者 , 也是一位优秀的武器设计师 。 正是有了他的''大口径爆破器''、''袖珍抛射器''的引领 , 杰弗里斯才能设计出PIAT 。

■米里斯·杰弗里斯少将(1899-1963) , 1940年在''第一国防部''(MD1 , 也被戏称为''丘吉尔的玩具铺'' , 专门用于研发二战时期英军新式武器的机构)任职时 , 他改进了布莱克尔设计的''袖珍抛射器'' , 成为知名的''PIAT''设计者 。 除此之外 , 他还成功设计了74号长柄反坦克手榴弹和能够击沉军舰的''杰弗里斯·彻维尔''炸弹 , 声名不亚于布莱克尔 。
二战刚爆发时 , 英国陆军中主要装备有两款单兵反坦克武器:68号反坦克枪榴弹与绰号''小男孩''的博伊斯(Boys)反坦克步枪 。 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 , 英军步兵们发现 , 自己手里的这''老两样''越来越与时代脱轨了 。 先说68号反坦克枪榴弹 , 它是从装在李·恩菲尔德步枪枪口上的枪榴弹发射器内打出的 , 虽然便于携带 , 但威力实在有限 , 难以对装甲车辆构成杀伤 , 因此在实战中很少使用 。

■68号反坦克枪榴弹线图 。

■一名正在操作加装枪榴弹发射器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英军射手 。 该枪榴弹诞生于1939年末 , 进入1940年后便成为了抗击德军''海狮行动''的主要反坦克武器 。 在100码的距离上可击穿50毫米的垂直装甲 。 但随着德国坦克不断强化装甲厚度 , 它也随之落伍 。
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呢?也逐渐''反''不了坦克了 。 1940年法国战役时 , 博伊斯发射的13.9×99毫米的反坦克步枪弹 , 在100码的距离内好歹能击穿23.2毫米的垂直装甲 。 对德军那些冲在一线的轻型坦克、重装甲车还有点威慑力 。 但到了1941年11月的''十字军''(Crusader)行动期间 , 据英国第8集团军上报的数据显示 , 该集团军内居然没有一个用反坦克步枪摧毁敌方坦克的战绩!原来德国''非洲军''抵达北非后 , 装备了一系列带有表面硬化装甲的三号中型坦克 。 在这些装备面前 , 就算英军战争初期的''扛把子''——40毫米2磅反坦克炮都是无能为力 。

■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实物 。 空枪重达16.3公斤 , 采用5发弹匣供弹 。 进入战争中后期 , 英军发现博伊斯虽无法对轴心国重型装甲车构成伤害 , 但对付躲藏在石墙、沙袋后的敌军步兵有奇效 。
可见 , 对手在不断地变强 。 倘若英国陆军再不研发新式的反坦克武器 , 那些奋战在北非、不列颠本土的军人 , 在面对汹涌而来的''德国铁流''时 , 除了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以命搏命外 , 真的没有选择了 。 正是在如此困境之下 , 英军选择将新式的''PIAT''设计定型 , 随后在1942年8月底投入量产 。 截止1945年战争结束 , 总共有11.5万支PIAT问世 。

■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实物图 。
相比火箭筒 , 英军的PIAT抛射器还要复杂一些 。 它分为前、后筒两部分 。 前筒约0.25米长 , 是一块弯曲成形的钢板 , 上半部分呈敞开状以便于装填弹药 , 在前端管口位置配有U形加强箍 。 为保证能正确装填 , 在前筒后部位置用一对弹药夹片拴着 。 抛射器击发装置前部与弹药尾管处于对接状态 , 连接开火射击装置 。 后筒则是一根长约0.73米 , 直径76毫米的钢管构成 。 在后筒下方焊有扳机护圈 , 右侧设有开关销 , 处于扳机环后圈左右两侧的塑料片作为握把使用 。
在抛射器后筒上半部 , 分别焊有表尺座、准星 , 两者均可折叠 。 准星包括了一个可向下折叠的立杆 , 处于顶部焊道位置 。 如此一来 , 射手可以在水平、垂直时调整零位 。 如果不用 , 就可将准星收入后筒前端的准星座里 。 粗调立杆上有多个定距 , 用于50码、70码等不同距离 。 在PIAT上使用过多个不同样式的瞄准表尺 , 以MK.III型为例 , 该表尺采用黄铜制作 , 以三个垂直并排的距离孔分别对应50、80、110码 , 而MK.II型则只有70、110码两个设定距离 。

■《PIAT抛射器手册》中关于抛射器本体结构的介绍 。

如果使用PIAT对敌军装甲车辆实施攻击的话 , 100码以内足够 。 而对付房屋建筑时 , 表尺则可适用于''大仰角''、''小仰角''两种情况(在表尺上以HA、LA区分) 。 PIAT既可以借助地形抬起 , 也可通过前端的单脚支撑架抬起 , 最大射程可达350码(约320米) 。
在PIAT前筒下部有用于防尘、防潮的导气孔塞 。 该反坦克武器使用一根标准的英军步枪背带 , 而后筒内则容有一个重约4.5公斤的主栓体和一条0.81米的主弹簧 。 射手扣动扳机后 , 扳机会扭动连杆旋转 , 随后主栓体在主弹簧的作用下向前复进 , 带动撞针杆、前栓体一道前进 。 在进入弹尾管内后 , 前栓体会接触发射药管并停止前进 。 而仍在前进的主栓体则会推动撞针杆向前 , 打击药管底火 , 进而点燃发射药 。 就像许多人孩童时玩耍的''弹弓''一样 , 弹丸会因受到主栓体的压力而向前移动 , 最后在火药燃气的推动下射出抛射器 , 打向目标 。
弹丸飞出膛后 , 主栓体在火药燃气的后坐力作用下向后运动 , 随后被阻铁挂住 , 重新进入待发装填状态 。 此时 , 射手只需再装一发弹药即可 。

■PIAT内部修长的主弹簧 , 该武器正因如此得名''英格兰弹弓'' 。

■PIAT抛射器所发射的抛射榴弹剖面(左)与标识图(右) 。 从外形上看 , 该弹药酷似一枚迫击炮弹 , 其弹体部分直径可达88.9毫米 , 采用空心装药设计 , 在弹头尖端装有碰炸引信 。 与其他空心装药火箭筒一样 , PIAT也是通过抛射榴弹所产生的高温金属射流来产生破甲效果 。 根据测试 , 该类弹药的平均破甲深度可达75毫米 。

■二战中部分PIAT抛射器使用的弹药 。 从左起:MK.IA高爆破甲弹(诺贝尔808装药)、MK.II高爆破甲弹(诺贝尔808装药)、MK.III高爆破甲弹(TNT装药)、MK.IV高爆破甲弹(TNT装药) 。

■二战中部分PIAT抛射器使用的弹药 。 左为惰性模拟弹药 , 右为教练弹 。

■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的3D模型图 。
1942年8月底 , 英军给PIAT下了10万部的订单 , 而配发的弹药则高达500万枚 。 后来为了满足战场需求 , 追订至1300万枚 。 至当年年末 , 总共有1000多名英军士兵接受了详细的PIAT操作训练 , 其中的一部分人还作为教官来到北非战场 , 带着抛射器进入兵营中 , 向官兵们讲解这款''稀奇''的反坦克装备 。
在众人的努力下 , 1943年2月时 , 英军第46、78步兵师成为首批装备PIAT抛射器的部队 。 为了能让官兵更好操作PIAT , 英军高层还专门下发了一本名为《24号PIAT训练手册》的小册子 。 在训练手册中 , 英军强调:''在野战环境下 , 应当挖掘小型堑壕、或是寻找灌木丛等隐蔽处伪装埋伏 。 遭遇敌方装甲部队后 , 在100码距离必须先发制人 , 使用破甲弹药对敌方载具的侧面、后部装甲实施攻击 。 ''
【晴晴点点|二战盟军步兵怎么打坦克?英军PIAT最奇葩,外号''大号弹弓''】
■一个PIAT抛射器小组正在北非突尼斯的靶场上试射''新装备'' , 注意照片中央的三枚装帆布弹药袋 , 此照摄于1943年2月19日 。 直到西西里登陆战 , PIAT才有机会开始自己的''处子秀'' 。
理论上来说 , 英军的PIAT破甲厚度为75毫米 。 但在一些测试中英军发现 , 如果操作技术和距离得当 , PIAT的破甲厚度甚至能达到100毫米!(当然 , 这是垂直的均质钢板) 。 如此一来 , 消灭德军的三号、四号甚至是虎式坦克都不再是''老大难''的困境 。
然而进入1943年以后 , 德军的大量装甲车辆(三号、四号坦克和突击炮等)都加装了侧裙板用以防御潜在的侧面威胁 , 英军所强调的侧面突袭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 。 除此之外 , 德军还会在前车体等位置加装备用履带 , 以阻挡破甲弹形成的金属射流 。 为此 , 英军得出最后的结论:''遭遇德国坦克 , 使用PIAT抛射器的步兵最理想的攻击位置便是该坦克的后部发动机舱 。 一旦命中 , 将会使德国坦克失去动力 , 甚至因此起火燃烧 。 ''

■1943年7月 , 攻入西西里某地村庄的一名加拿大士兵 。 此君手持美式M1''汤普森''冲锋枪 , 身背一部PIAT抛射器 , 信心满满 。
但是上述结论 , 是建立在德军坦克失去步兵支援的情况下的 。 一旦德军坦克、突击炮等装甲车辆配有步兵支援 , 那手持PIAT的英军步兵将很难绕到侧后对其发起攻击 。 不过 , 在城市作战中 , 英军往往会尝试占据高层建筑 , 随后对德军坦克炮塔发动攻击 。 虽然无法100%击穿德军坦克、突击炮的炮盾 , 但此举可以造成炮管、旋转或俯仰装置等部位损坏 , 失去战斗力 。 同时 , 在面对配有步兵的履带式车辆(诸如Sdk.fz.250/251系列装甲输送车)时 , PIAT射手可以破坏该车履带(当然 , 这一方法在对付坦克等装甲车辆时同样有效 , 英军称之为''吓阻战术'') , 使德军车辆失去行动力 , 最终选择弃车而逃 。
前文提到过 , PIAT是可以做到弧线姿态的大仰角射击 。 但在英军训练手册中 , 这一战术''完全不可用于反装甲'' , 因为:''坦克、装甲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往往处于高速移动状态 , 即便是再老练的射手也无法准确估算提前量 , 就算是停止的德军车辆 , 在300码以上也很难瞄准其顶部 。 因此 , 此战法仅限用于对付建筑物或是掩体 。 ''

■站在镜头前的这名士兵叫亚瑟·杰弗森 , 来自英军第78步兵师兰开郡燧发枪手团第2营 。 1944年5月16日 , 在进攻意大利本土的卡西诺战役中 , 他成功摧毁了德军第15装甲掷弹兵师的一辆四号坦克 , 随后继续装填弹药射击 , 直至援军抵达 。 因为这次勇敢的表现 , 他被授予英联邦最高军事荣誉''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 并得到了英王乔治六世与后来成为女王的伊丽莎白的接见 。

■1945年的巴厘巴板战役中 , 澳军的一个PIAT小组正准备对日军发起进攻 。 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坦克不仅''薄又脆'' , 且数量稀少 , 因此 , 承担反坦克任务的''大弹弓''在亚洲摇身一变 , 成了又一个''夺堡奇兵'' 。

■除英联邦军队外 , 在华沙城内抵抗德军的波兰''家乡军''战士也通过空投等方式获取了部分PIAT抛射器 。
PIAT之所以能成为一款经典的反坦克武器 , 不只是因为性能 , 还要归功于一部名为《遥远的桥》的电影 。 这部电影比较真实地再现了1944年9月盟军在阿纳姆战役期间一系列的成功与失败 。 尤其是最经典的阿纳姆公路桥争夺战 , 英军第2伞兵营成功地使用PIAT抛射器伏击来势汹汹的党卫军第9''霍亨施陶芬''装甲侦察营(营长格雷布纳上尉) , 德军投入的22辆各式装甲车被摧毁了20辆(仅两辆轮式装甲车因为车速快而逃过一劫) , 人员损失100多人 。

■1944年9月 , 阿纳姆 , 正坚守在密林间的一队英军伞兵 。 照片中央可看见一名严阵以待的PIAT射手 。
除此之外 , 同样是在阿纳姆 , 来自南斯塔福德伞兵团2营的亨利·凯恩少校在面对德军投入的三次攻坚战中 , 每次都是身先士卒 。 不仅如此 , 他还用PIAT击伤虎式重型坦克一辆(后用无线电呼叫远距离支援火力将其摧毁)、三号突击榴弹炮一辆(同样被支援火炮所毁) , 硬是用''大弹弓''逼退了剩下的三辆四号坦克 , 为此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一枚 。
当然 , 在阿纳姆作战中 , 英军主要的力量还是伞兵 。 而伞兵本身装备的反坦克炮就少 , 所以PIAT抛射器便成为了''红魔''们与德军坦克''肉搏''的唯一有效手段 。 同样在《遥远的桥》中 , 英军PIAT射手操作''弹弓''射击德军装甲车辆的特写场面 , 被深深地印在了无数观众的脑海之中 , 至今挥之不去 。

■《遥远的桥》一剧中 , 英军伞兵在阿纳姆使用PIAT抛射器与成批装甲车、坦克血战的画面 。
二战中后期 , 随着单兵肩扛式反坦克火箭筒逐步成为世界反坦克装备的主流 , 保守的英国人却执拗地选择国产的PIAT抛射器 。 对此 , 英国人给出了如下的解释:
1.美式巴祖卡使用的60毫米M6火箭弹与PIAT发射的破甲弹药威力相差无几;
2.美式巴祖卡制作要求高 , 而PIAT成本低廉 , 可快速量产 。
3.使用美式巴祖卡发射火箭弹后 , 会产生大量烟雾 , 暴露攻击者位置 。 且使用者在操作巴祖卡时必须呈单膝下跪式 , 且双手要握着火箭筒才能射击 。 而PIAT发射完毕后 , 既不会产生烟雾 , 也不会限制士兵的战术动作 , 即便是匍匐也可射击 , 降低人员伤亡 。
4.PIAT是英国本土的''国产货'' 。 身为老牌的海洋帝国 , 英国人当然也想用自己的''国产货'' , 来对抗日益''美械化''的问题 。

■英军伦敦属爱尔兰步枪团第1营D连的两名PIAT射手正在进行一次日常的装填训练 , 1945年2月1日摄于意大利弗利(Forli) 。
即便如此 , PIAT还是存在着不少缺陷 , 这是不可避免的 , 主要集中在射程过低、重量沉不便于行军、命中率低、训练射手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 而且 , 随着二战末期德军坦克的装甲变得更加厚重(虎王达到150毫米 , 猎虎超过200毫米) , PIAT那贫弱的破甲能力显得尤为不堪 。 无论英国人再怎么不情愿 , 二战结束后为了对抗新崛起的苏军''红色铁流'' , 他们也只能背上美式的M20''超级巴祖卡'' , 去保卫自己已经千疮百孔的大英帝国 。

■加拿大战争博物馆中陈列的PIAT抛射器与配套的破甲弹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