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陶虹,那一场二十年前的镜花水月( 四 )


在原本的小说中 , 「空镜子」作为题目始终高悬 , 并没有和人物、情节有什么直接联系 , 小说的结尾 , 万方安排潘树林在和孙燕结婚一年后与小偷的搏斗中意外死亡 , 46岁的孙燕孑然一身 。 在小说中孙燕一一重遇生命中出现的男人 , 不管喜欢不喜欢都留不住 , 身不由己的轮回最后剩下的只有一个人的迷茫和孤独 , 「空镜子」成为了一种具有哲学意义的指涉和象征 。
电视剧把「空镜子」的意象落实为孙家的老式梳妆镜 , 不仅用梳妆镜的搬进搬出交代孙燕结婚又离婚的际遇 , 也常常用镜中姐妹的合照、对视、对话 , 来折射人物的内心与欲望 。 镜中的影像正是电视剧反映现实生活的隐喻 , 就连马奶奶嗜好的《红楼梦》也隐隐的用镜花水月的主题和「空镜子」相照应 。
人物|陶虹,那一场二十年前的镜花水月
本文插图

《空镜子》的片头
但电视剧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小说的虚无主义倾向 , 镜花水月的不再是人生 , 而是人生的某种虚幻追求 。 剧中借酷爱《红楼梦》的马奶奶的口 , 把孙丽比作凤姐儿 , 已经暗示了孙丽所追求的那种人上人的生活的虚妄 , 后又用张波对孙丽的评价坐实了这种价值判断:「你说她聪明 , 她不是聪明 , 她是自以为聪明 。 她总以为别人都是傻子 , 都会跟着她的指挥棒转 , 她达到了目的 , 就是她的胜利了 。 其实啊 , 她和所有的人都一样 , 在一个大圈子里转 , 不停的转 , 一个利益的大圈子 。 」由此 , 无意义的不再是轮回的人生 , 而是无休止的名利追逐 。 与此同时 , 剧集将真正的意义 , 赋予了孙燕所代表的朴素、踏实的平民生活 。
这种平民生活的视觉呈现也赋予了电视剧绵长而独特的魅力 。 导演用了大量悠长、缓慢的镜头去展现上世纪末北京胡同的市井生活 。 孙家姐妹每天回家的胡同就挨着红墙 , 背景里白塔永远鲜明显眼 , 对向天空的空镜头有鸽子飞过 , 和鸽哨相应和的是鼓楼的钟声 。 马奶奶带着红袖箍坐在院子里看小人儿书 , 马黎明则拎着一把刀满院子追鸡 , 孙家爸爸热衷于剪报 , 孙燕举着双手配合妈妈捋毛线 , 冬天屋里生的炉子上永远烧着水 , 水蒸气在屋里氤氲盘绕 。 这种对平民生活场景的呈现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烘托人物的环境 , 而是有了独立的美学意义 , 和人物、情节同样承担了导演的意义表达 。
人物|陶虹,那一场二十年前的镜花水月
本文插图

富有市井生活气息的剧中场景
导演杨亚洲曾说:别人拍的是生活中少见而屏幕上多见的故事 , 我们拍的却是生活中多见而屏幕上少见的故事 。 那些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琐碎得不能再琐碎、以致被我们熟视无睹其背后草蛇灰线的生活细节 , 都被导演饶有兴趣的放进镜头 , 理直气壮的展现出来 , 哪怕拖慢了剧集的节奏 , 哪怕观众并没有真的看到 。
镜花水月的是孙丽所一再追逐却又终究成空的光鲜名利 , 而那些日复一日、琐碎寻常的平凡生活则具有本质的意义 , 孙家姐妹在为爱情困惑的时候 , 孙家父母分别不约而同的和孩子们说:「什么是爱?爱就是好好过日子 。 」过日子里的一餐一饭 , 过日子里的时喜时悲 , 那些日积月累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磨出来的感情 , 那些普通人身上深沉朴素的人性光辉 , 就是生命与爱的意义 。
杨亚洲自称是一个解不开「平民情结」的电影人 。 《空镜子》之后 , 杨亚洲陆续拍摄了《浪漫的事》、《家有九凤》、《美丽的大脚》等影视剧作品 , 继续延续并深化了这一意义取向 , 温暖、质朴的女性被定义为平凡生活的价值、意义的承载与象征 。 天然的人性光辉不仅维系、支撑着中国传统伦理家庭间拉扯不断的亲情纽带 , 也以更加平视、真实的视角挖掘着平凡人生的熠熠生辉 。
剧集的结尾 , 黑鸭子组合反复的唱着「亲爱的我永远祝福你 , 好人就有好梦」 。 2001年冬天拍摄的电视剧《空镜子》真实得像我们近在咫尺的人生 , 又像一个美丽的镜中的梦 , 镜中的世界已经远去 , 又好似从未离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