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陶虹,那一场二十年前的镜花水月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陶虹 , 那一场二十年前的镜花水月
人物|陶虹,那一场二十年前的镜花水月
本文插图

「她很早就离婚了 , 也想过再找 , 但没找到合适的 。 后来有人给她介绍了一对象 , 见面才发现他们几年前就经人介绍接触过 。 那男的跟一个护士结婚后 , 护士病死了 。 绕了一圈他们又见了面 。 我听后 , 忽然觉得生活中存在着那么一种潜流 , 像漩涡一样 , 在你看不见的层面转 。 生活就是轮回 , 这种轮回是不可抗拒的 。 人生最大的无奈就是 , 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能得到 , 不喜欢的可能还会转到你眼前」 。
小说家万方以这个故事为原型写出了小说《空镜子》 。 以孙家姐妹中的妹妹孙燕为主要线索 , 将青年到中年二十多年的情感与人生浓缩在近5万字的篇幅里 , 写得张弛有度 , 隐忍克制却又韵味悠长 。
小说的灵魂注入到电视剧 , 让《空镜子》显得与众不同 。 日本评论家说它是「中国电视剧的开始」 。 即使是在2000年前后国产电视剧佳作频出的「黄金时代」 , 《空镜子》的成功仍然是那么耀眼 。 情节既不波折 , 节奏也不紧凑 , 甚至连名字都显得过于空灵文艺 , 但近二十年间观众对它的喜爱就和这部剧的风格一样 , 醇厚绵长 。
文|兮则
不火也难
万科影视公司的总经理、制片人郑凯南看了小说《空镜子》之后非常喜欢 , 小说中的一句「我走在三月的阳光里 , 空气中弥漫着细小的颗粒」让郑凯南特别感动 , 她知道万方的小说不以情节见长 , 这对于改编影视剧可能有挑战性 , 但她却想把万方作品中那些生活中常见的、一说就有共鸣的东西搬上屏幕 。 事实证明 , 这项有挑战的工作完成得极其成功 。
剧本出来之后 , 万方和郑凯南都第一时间想到了扮演孙燕的最佳人选——陶虹 。 陶虹后来在15年后《空镜子》主创大聚首的节目中回忆 , 郑凯南当时向她推荐这个作品的时候 , 担心小说故事性不强 , 如果陶虹愿意演的话 , 她就有决心把这个剧做下去 。 陶虹在飞机上是哭着把作品读完的 , 这个故事之所以打动她 , 除了万方原作的真实、贴近生活 , 也因为陶虹在现实中也有一个漂亮的、出了国的姐姐 , 姐姐在大街上的回头率99% , 而陶虹只能捡个1% 。
【人物|陶虹,那一场二十年前的镜花水月】陶虹在《空镜子》中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笑 , 那种毫无遮掩、没心没肺、爽朗直率的笑 , 不仅成为剧中孙燕性格的最好展现 , 也代表了那个年代女性浑然不觉、大方自然的美 , 让导演杨亚洲多年后再说起也念念不忘 。
孙燕的人选确定之后 , 剧中孙燕的两任丈夫潘树林、翟志刚的扮演者姜武、何冰也都是陶虹推荐给剧组的 。 姜武把潘树林这个脾气暴躁却心地直爽善良的人物诠释得可亲可近 , 谈恋爱时围着孙燕倒水买瓜子的殷勤腼腆 , 闹翻了气呼呼的撇下一句「我走」起身就走的鲁莽性急 , 几次与孙燕重逢时眼神语气中的点滴变化与成熟 , 都被姜武演绎得丝丝入扣 。 难怪陶虹愿意自降片酬都要坚持请姜武出演 , 剧集播出之后 , 连姜文都称赞姜武的出色表演 , 还跑去问陶虹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出演 。
人物|陶虹,那一场二十年前的镜花水月
本文插图

姜武与陶虹
演员何冰在北京人艺的话剧舞台上打磨出来的精湛演技让他在《空镜子》中的每场戏都异常精彩 。 翟志刚本就属于何冰最擅长扮演的「小人物」 , 他相貌平平无奇 , 小鼻子小眼 , 性格上也小肚鸡肠 , 再加上生理上的「难言之隐」带来的自卑敏感 , 是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的那种让人又同情又厌烦的普通人 。 虽然只要有翟志刚的戏 , 气氛情节都有点压抑烦闷 , 但何冰的演技实在太抓人 , 每场戏都看得人舒爽过瘾 , 按照导演杨亚洲的说法 , 「满身都是戏」的何冰是把翟志刚这个角色「演到骨子里去了」 , 入木三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