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Array|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的(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记录了气候对大地的影响 ,
“燥胜则地干 , 暑胜则地热 , 风胜则地动 , 湿胜则地泥 , 寒胜则地固矣 。”
为此 , 百姓专门设置一个铜瓶 , 以水为媒介 , 通过观察水的变化 , “睹瓶中之冰 , 而知天下之寒 。”这是最原始的温度计 。
除了温度计 , 还有湿度仪 。
《淮南子》云:“悬羽与炭 , 而知燥湿之气 。”就是用炭和羽毛对湿度不同的敏感度 , 制作湿度仪 , 王充在《论衡》中记录了其他的方法 , “天且雨 , 蝼蚁徙 , 蚯蚓出 , 琴弦缓 。”通过观察生物习性的改变 , 以及琴弦的松紧判断空气中湿度的高低 。
北魏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 , 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学专著之一 。详细描述了季节和气温 , 在不同地区对不同农作物的影响 , 提出用熏烟防霜及积雪杀虫保墒的方法 , 保障农业生产 。
南朝宋人沈怀远在《南越志》中 , 首次提出了“飓风”的概念 , 这个词至今仍在使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朝天文学家李淳风将对气象颇有研究 。他根据风对树木的影响和损坏 , 将风分为
“动叶 , 鸣条 , 摇枝 , 堕叶 , 折小枝 , 折大枝 , 折木飞砂石 , 拔大树和根”
等八级 。一千年以后 , 十三级风力标准在英国出现 。
文人黄子发总结以往天气预报的经验 , 编写了《相雨书》 , 他认为
“日入方雨时,观云有五色,黑赤并见者,雨即止;黄白者风多雨少;青黑杂者,雨随之,必滂沛流潦 。”
根据云色变化 , 判断雨量的大小 , 时至今日 , 依旧保留着一定的实用价值 。
《梦溪笔谈》是北宋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 涉及峨眉宝光、闪电、雷斧、虹、羊角旋风、雹之形状、垂直气候带、天气预报等现象 , 推动了当时的气象研究 。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中 , 分别有“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和“竹器验雪”等方法 , 测量雨雪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绘制于十四世纪的《白猿献三光图》 , 保存了132副云图 , 比欧洲的云图早了五百多年 ,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云图集 。
每副云图以日月星辰为背景 , 根据云的特征 , 配以说明文字 , 对照当时的实际天气变化 , 就可以天气预报了 , 其绝大部分原理与现代气象学大致相符 。
比如 , 有一张云图是这样写的:
“东西黑白去来掩日 , 无风自长 , 西边会合 , 主当夜子时有暴风猛雨”
意思是说太阳的东西两边 , 是黑云和白云 , 两边的云都向太阳聚焦 。虽然没有风 , 云扩散得很快 , 西边的云发展慢 , 东边的黑云运动快 , 黑云最终在西边的白云汇合 , 这预示着当天晚上12点前后 , 会出现暴风骤雨 。
另外 , 还有两张关于风的云图 , 一张的文字说明 , 写的是
“满天淡白云若鱼鳞 , 散后日色无光 。主要大风七日 。黄石公曰:云势若鱼鳞 , 来朝风不轻 。”
另一张的说明比较简单 ,
“月晕 , 主来日有风 。看缺在何方 , 即风起之何方也 。”
有兴趣的小伙伴 , 可以对照现实的气象环境 , 做一回天气预报员!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诗经?幽风?七月》《夏小正》《秦侓十八种?田侓》《吕氏春秋》《淮南子?天文训》《黄帝内经》《淮南子》《齐民要术》《相雨书》《数书九章》
推荐阅读
- 心血管内科王医生|如何减少心悸,做到这几点,效果很明显
- 关节骨头|如何用“大米”来拯救急性扭伤?
- 三木|如何打造复古造型?学学三木博主这样搭,轻松打造高级复古感
- 矿物油|如何通过主要成分油,来判断乳霜的好坏?赶紧去试试你的乳霜吧
- 谜团|科学至今无法解释的4大谜团,人类何时才能解开?谜团一:地球是如何诞生的?谜团二:生命是怎么产生的?谜团三:黑洞里面是什么?谜团四:宇
- 关节骨头|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如何解决?掌握3种方法,活出青春姿态
- 小儿健康|宝宝鼻塞不通气?家长如何护理?
- 关节骨头|如何快速消除腘绳肌挛缩导致的伸膝受限?
- 内分泌疾病|如何一步步作成“尿毒症”?
- 雨宸情感|如何挽回前任,看完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