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乳企上游之争 到底在争什么( 二 )


消费新现象
不过 , 从下游企业的角度来讲 , 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与上游企业签订战略性的订购合同 , 而是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入股 , 尤其是近两年频频出手 , 这与国内奶源供应量紧俏的现状与预期有关 。
上游养殖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 , 且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影响 。 梳理过往 , 2016年又是一个行业节点 。 当年 , 包括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在内的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亏损的业绩 , 上游养殖企业一片萧条 。 当时 , 现代牧业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奶价疲软、终端销售困难以及国外进口大包粉的冲击等 。 这背后既有国内养殖企业成本高昂的系统性问题 , 也有下游市场消费市场亟待被刺激的需求 。
这一轮行业冲击加快了部分养殖企业的淘汰出局 。 中国圣牧在2019年财报中就提到 , 回顾过去3年行业发展形势 , 养殖亏损和环保关停导致大量存栏量较低的牧场退出 。 2018年下半年供给减少 , 需求向好 , 奶价出现上升拐点 , 2019年更是出现原料奶持续供不应求 , 奶牛养殖企业利润弹性显现的状况 , 当年中国圣牧实现扭亏为盈 。
这一轮触底反弹也将持续更长时间 。 现代牧业方面向本报采访人员介绍 , 根据其判断 , 原奶市场供不应求下 , 未来几年仍然是原奶的上升周期 。 根据国家奶牛技术产业体系的统计 , 从2014年到2018年底 , 荷斯坦奶牛存栏量由857万头下降到504万头 , 2019年中国的荷斯坦奶牛存栏量约470万头 。
新希望乳业在年初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提到 , 2020年该公司的自有奶源的占比将从20%提升到40%-50% , 国内奶价仍会处于平稳上升通道 , 与现代牧业的合作降低了奶价波动对公司成本的影响 。
原奶紧俏 , 优质原奶更珍贵 , 终端市场一些新的消费喜好和现象也给中国奶业带来新的契机 。
中地乳业在其2019年的财报中便提到了这一点 。 随着千禧一代逐渐进入消费市场 , 消费者对乳类产品的选择、消费方式以及消费场景更加多元 , 乳品消费不再仅限于牛奶的饮用 , 国内餐饮西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含乳食品及饮料开始影响中国人的饮用习惯和饮食结构 , 乳制品的隐形消费正在不断增长 。 中国人对乳制品的营养性和功能性的认知已广泛普及 , 这也促进了奶类食品的快速推广 。
2018年底 , 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了下游市场多元化需求对上游的带动:“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 , 提高乳制品竞争力 , 发展适销对路的低温乳制品 , 支持和引导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 。 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 , 提高市场占有率 。 ”
妙可蓝多的兴起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 该公司改名之前 , 证券简称为广泽股份 , 2019年3月更名的同时其业务方向从此前的液奶转为奶酪的主营业务 。 每1公斤奶酪由约10公斤的牛奶浓缩而成 , 在国外 , 奶酪是非常普遍的乳制品细分 , 但是在中国 , 奶酪更多的被使用于餐饮场景 , 终端市场尚处培育阶段 , 妙可蓝多率先表明立场 , 要做中国奶酪第一股 。
不论是终端市场还是资本市场 , 对乳制品细分及多元的赛道表现出了绝对的信心 。 2019年妙可蓝多实现营收17.4亿元 , 同比增长42.32% , 其中奶酪板块的收入9.2亿元 , 同比增长102% , 其股价也一路上扬 , 8月6日收盘价为46.51元 , 而年初其股价还不足15元 。
崇尚新鲜又是另一个消费新特征 。 随着乳制品营养教育的普及 , 消费者更加重视新鲜 , 于是由鲜奶为原料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酸奶等终端产品更加受市场欢迎 , 一些以鲜奶起家的乳企也加速了差异化竞争 。 在新希望乳业入股现代牧业时 , 就有评论认为 , 此次收购会让新希望在全国化的布局过程中 , 距离奶源更近 , 可助推其主打低温奶策略的实施 。
聚集效应
在2016年前 , 为了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 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上游企业纷纷涉足下游 , 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 , 但是随着养殖主业的疲软 , 对于自有品牌的培育输血就自然减少 , 终端产品反而成了这些企业的累赘 , 最终蒙牛入股 , 将下游自有品牌纳入到自己的销售体系中 , 从而为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卸下了包袱 。 这也是两家企业能够扭亏为盈的另一原因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