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弟子穿运动汉服教武术怎么回事?峨眉弟子穿运动汉服教武术令人震惊( 四 )


1.祭服:
祭服是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 为各类冠服中最庄严的服饰 。 古人非常重视祭祀 , 所谓“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宗教观念淡薄的华夏祖先祭祀的主要对象无非就是“天、地、人”三类——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等“天神”及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等“地袛” , 另外还有先王、先祖等“人鬼” 。
视祭礼之轻重 , 祭服分别有数种形制 。 周代凡有祭祀之礼 , 帝王百官皆穿冕服 , 到了后世 , 冕服才成为帝王的专属 。
冕服早在夏商两代已有 , 周在其基础上发展出较为完备的章服制度 , 并成为后世的典范和源头 。 周代特设“司服”一职 , 专门掌管君王的穿著之事 , 根据不同的祭祀对象 , 选择不同的衣冠服饰 。 按周礼祭服共有六种 , 合称“六冕”
《周礼》原名《周官》 , 后汉郑玄作注 , 称为《周礼》 。 遂致此后与《仪礼》、《礼记》并称为“三礼”而传世 。 其中《周礼》所载的六冕之制 , 是经史所始载历代冕服规制所承传之完整的载文 。 作为最隆重的礼服 , 其中涵有“礼治”与“德化”的思想体系 。 对后世历代冕服制度的影响至为深远 , 乃至奉之如圭臬 。
法家治世、崇尚实用的秦曾废除六冕 , 只有一套上下皆黑的祭服 , 称为袀玄(《后汉书舆服志》载:“秦以战国即天子位 , 减去礼学 , 郊祀之服 , 皆以袀玄”) , 一直到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明帝即位后,才下诏礼宫博采《周礼》、《礼记》,对周代祭服整理出个头绪,重新颁布了冕服制度 。
魏晋六朝各代帝王开国建元都定服制 , 所用祭服大体上仍承袭东汉制度 , 直到北周时 , 才花样翻新 , 搞出了一套新的名堂 。 如将皇帝冕服 , 从6种增加到10种 。
华夏衣冠服制也总在社会变动的冲击中不断波动 , 而周制冠服制度总是后世效法的经典蓝本 , 对于礼服尤其如此 。 隋代结束了自汉末以来360多年分裂的局面 , 同时也恢复了衣冠服制 。 冕服制承接汉魏 , 并增加了大裘冕制 。 唐代因袭隋旧 , 只稍作了一些改变 。
宋代是崇尚礼制的时代 , 三番五次颁订服制 , 并进行修改 , 在二十四史的《舆服志》或《礼仪制》中 , 宋代的冠服制度最为繁缛 。 其中祭服占很大比重 。
明代刚刚建都立国 , 学士陶安等人就迫不及待地奏请皇帝制定祭服 。 无奈开国君主朱元璋认为古制太繁 , 只允许在祭天地、宗庙等特大典礼中 , 根据汉唐制度采用衮冕之服 , 其余大小祭祀一概不用 。 即使是衮冕 , 也只有皇帝、太子、亲王、郡王及世子可备 , 冕服自此成了皇室的专属 。
清代从明朝手中夺得天下 , 为了强化异族统治 , 武力迫使汉族服满服 , 传统的祭服制度只有十二章纹被保留下来 , 运用到皇帝的服装之中 , 其余多荡然无存 。
纵观历代冕服发展 , 冕服由冕和礼服组成 , 根据典礼的不同场合 , 总有六冕 。 六冕的内容如下:
六冕:
①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冕、中单、大裘、玄(黑里扬红)衣、纁裳(黄中并赤) , 玄与纁象征天与地的色彩 。 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 , 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 。 共十二章 。
②兖冕(王之吉服):冕、中单、玄衣、纁裳 , 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 , 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 , 共九章 。
③薜冕(王祭先公与飨射):冕、中单、玄衣、纁裳 , 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花纹 , 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 , 共七章 。
【峨眉弟子穿运动汉服教武术怎么回事?峨眉弟子穿运动汉服教武术令人震惊】④毳冕(王祀四望山川):冕、中单、玄衣、纁裳 , 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纹 , 裳绣黼、黻二章花纹 , 共五章 。
⑤希冕(王祭社稷先王):冕、中单、玄衣、纁裳配套 , 衣绣粉米一章花纹 , 裳绣黼、黻二章花纹 。 希是绣的意思 , 故上下均用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