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Array|马克龙亲赴贝鲁特灾区“视察”,政治大秀几分真诚几分算计?( 二 )


Array,Array|马克龙亲赴贝鲁特灾区“视察”,政治大秀几分真诚几分算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8月6日 ,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中)访问爆炸过后的黎巴嫩贝鲁特港口 。新华社 图马克龙带来的不光是姿态 , 还有三架装有20吨救援物资和专业搜救人员的飞机 , 以及调查事故起因的专家 。然而 , 在全程的当地和国际媒体曝光中 , 很难看见黎巴嫩总统和总理的身影 。一家十分有影响力的当地主流媒体甚至愤而取消了所有让黎巴嫩总理和总统露脸的节目 。
黎巴嫩眼下正面临政治、经济和公共卫生三重危机 。马克龙的许诺还包括推动长期的政治改革、让国际机构介入监督 , 以及重拳出击整治腐败 。“可以很确定的说 , (黎巴嫩)国库里的很多钱都被人偷走了 。”
在过去 , 法国曾多次试图出面推进黎巴嫩的政府改革 , 弥合各派分歧 , 让国家从彻底破产的阴影中走出来 , 但收效甚微 , 还招致了越俎代庖的批评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8月7日评论称 , 马克龙希望这次爆炸带来的震撼和心理冲击能让黎巴嫩发生“真正的改变” 。
“委任统治”吸引力几何
访问的种种细节和高调的许诺影响着当地民众的心态 。某种程度上 , 马克龙的迅速到访加重了他们对本地政治家已经腐化的怀疑 。一位名叫卡里尔·霍奈的中年贝鲁特居民坐在马克龙刚刚经过的街旁 , 告诉《纽约时报》采访人员 , 他不想看到法国把钱款物资转交到这些“腐败者”手上 。“要么让马克龙把这帮政客都带走 , 要么干脆让马克龙来做总统吧!”他叹道 。
在各种社交媒体上 , 情绪的宣泄比现实中更加露骨 。一位黎巴嫩推特“网红”甚至称 , 应让法国来“接管”黎巴嫩 , 因为没有任何当地领导人能够重整乱局 。还有人甚至将言语转化为了政治请愿:一些人在网上发起了签名活动 , 要求让法国来全面接管黎巴嫩政府 , 目前已经募集了7万多个签名 。
不过 , 200万贝鲁特人中 , 持如此激进观点的还是少数 。有当地媒体指出 , 上街欢迎马克龙的以基督教马龙派教徒居多 。马龙派教徒较集中的贝鲁特阿什拉斐叶区(Archrafieh)也在爆炸中受损严重 。
房屋在爆炸中损毁的艾哈迈德告诉澎湃新闻 , 尽管人人都对现政府十分气愤 , 但寻求法国“委任统治”绝不是长久之计 。
所谓“委任统治” , 是指法国在一战结束后的1920年依据“赛克斯-皮科”协定在黎巴嫩和叙利亚获得的实际控制权 。法国在此地统治持续了26年 , 并确立了各项规章制度 , 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规定总统由马龙派基督徒担任 , 总理职务属于逊尼派穆斯林 , 议长一职责归属什叶派穆斯林 。
然而 , 步入二十世纪下半叶之后 , 法国影响力在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活跃度下降 。几个前法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打击了法国继续插手中东事务的雄心 。再一次深度介入中东局势 , 还要等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利比亚内战 。
“人们的怒火应该被理解 , 甚至我自己也有一瞬间希望法国暂时接管黎巴嫩的治理 。但是两天的时间让我冷静了下来 , 恢复‘委任统治’是不切实际的 。”家中逊尼派亲人居多的艾哈迈德表示 。
年轻的艾尔莎更加坚决 。她才21岁 , 对于她这一代年轻人来说 , 未来应握在自己手里 。自去年下半年起 , 艾尔莎和她的朋友坚持参加街头抗议 , 反对被他们视为腐败无能的黎政府 。在艾尔莎看来 , 同龄人们走上街头 , 是为了最终实现属于黎巴嫩人自己的善治 , 而不是到头来把国家的未来交回原宗主国手里 。
Array,Array|马克龙亲赴贝鲁特灾区“视察”,政治大秀几分真诚几分算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艾尔莎与朋友参加街头抗议“交给法国?绝不!永远不!不管有多惨 , 都不能把国家留给别人 。”艾尔莎告诉澎湃新闻 , “有人来帮忙 , 我们感谢他 , 用不着他来管 。签名请愿的不是真正的黎巴嫩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