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鬼谷子》之外另一本必须了解的纵横谋略典籍( 二 )
其实 , 墨子早就有关于策士对国家重要性的论述 。 墨子说:类似的看法 , 《墨子》第一篇《亲士》说:“入国而不存其士 , 则亡国矣 。 见贤而不急 , 则缓其君矣 。 非贤无急 , 非士无与虑国 。 缓贤忘士 , 而能以其国存者 , 未曾有也 。 ”(《墨子·亲士》)
策士关乎国家的兴亡 , 策士的智慧、计策、谋略能给君王带来富国强兵的政策主张 , 比起儒家的仁义理论 , 比起传统的世袭身份等都重要得多 。 君王需要策士 , 因为在列国纷争的年代 , 只有策士最有可能利用谋略帮助君王在竞争中获得胜利 , 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只有策士能帮助君王富国强兵 , 威慑邻国 , 称雄称霸 。
在重视策士的社会气氛中 , 当时很多君王都能礼贤下士 , 而在列国 , 贵士、养士、尊士 , 以及拜士为师的风气很是盛行 。 据《史记》记载 , “当是时 , 魏有信陵君 , 楚有春申君 , 赵有平原君 , 齐有孟尝君 , 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 ”(参见《史记》之《吕不韦列传》)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四君子”广收门客、招贤纳士的事例 。
而秦昭王召见范睢的例子 , 可以说是当时最典型地表现了君王对策士极为尊重态度:
史书精彩地记述了这个例子:秦昭王知范睢来 , “屏左右 , 宫中虚无人 , 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 ’有间 , 秦王复请 , 范睢:‘唯唯 。 ’若是者三 ,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参看《战国策》之《秦策三·范睢至秦》)
这里描述得很形象生动:秦国君屏退左右 , 在虚静的宫中下跪求教 , 再三请求 。 很明显 , 策士高高在上 , 郡王毕恭毕敬 。 这反映了当时的各国君王 , 都注重招纳士宾而礼请为上宾或或聘为谋士的风气 。 列国纷争 , 谁能重视人才储备 , 谁就有希望富国强兵 。
其次 , 策士们向君王提供智慧、谋略 , 而换取的是政治权利、高爵厚禄 , 以及显赫地位和大量财富 。
对于战国时的策士们来说 , 他们为各国君王出谋划策、治政领兵 , 并不是忠君王、行仁义 , 在策士们看来 , 仁和义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 只有权和利益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 这是战国不同于春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
春秋时 , 儒家强调“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 士人是耻于谈利的 , 而这种观念到了战国时期 , 已经被重利轻义的价值观所取代 。 对策士来说 , 为哪个君王出谋划策并不是最重要的 , 最重要的在于哪个君王能赋予他们权力 , 能让他们得到权力、地位和名利 。
对此 , 著名的策士苏秦有一段表明自己心迹的话 , 说得非常明确:“安有说人主 , 不能出其金玉锦绣 , 取卿相之尊者乎?”(参见《战国策》之《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这即是说 , 在苏秦看来 , 为君主谋划是次要的 , 而首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谋划能够得到“金玉锦绣” , 能够取得卿相的尊贵和权威 。
【读后感|《鬼谷子》之外另一本必须了解的纵横谋略典籍】史书还记载了苏秦当宰相前后的不同表现的例子 , 更明显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策士们对权和利的赤裸裸的追求 。
推荐阅读
- 历史侦查圈|除了“大人”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称呼?,百姓都称呼官员为大人
- 徐文聊育儿|越虚伪的人,越有4个特征,鬼谷子的识人智慧
- 开开心|早晚会时来运转,创造奇迹,鬼谷子劝诫:身上有这种特征的人
- 不二书|《鬼谷子》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6个字点出社会现实法则
- 易道传习社|自己却从不露面,历史上真有鬼谷子吗,培养出庞涓、孙膑等大人物
- 旧史心说|让你的社交如鱼得水,鬼谷子教你为人处世:铭记这3句话
- 旧史心说|脑子一根筋吃大亏,鬼谷子教你大智慧:夸人也要讲究方法
- 茜茜讲育儿|记住这三句口诀,让你识遍天下人,鬼谷子识人术:看人不看脸
- 旧史心说资讯号|鬼谷子只能排第二,第一名当之无愧,历史上能掐会算的五位谋士
- 杨欢小巢|千里之外的郭嘉为何能预测出孙策的死法?天生鬼才不是白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