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鬼谷子》之外另一本必须了解的纵横谋略典籍
在中国历史上 , 士人官圈里存在一些潜规则 , 只可意会 , 不可明说 , 比如 , 对于古籍中的谋略书 , 高官权贵、军政要人私底下读得津津有味 , 而在场面上却往往劝诫年轻人不要轻易去阅读 , 避免因受影响而萌发离经叛道的思想 。
《战国策》就是这样一部古籍 , 它不属于经书正史 , 不符合儒家的道统精神 , 被认为是离经背道的 。 一些经学大儒视《战国策》为洪水猛兽 , 告诫应远离它 。 比如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 曾经重校过《战国策》 , 但他校此书的目的是“使后世之人 , 皆知其说不可为 , 然后以戒则明” 。 在他看来 , 此书属于“害正”之“邪说” , 是万万读不得的 。 (参看曾巩的《重校战国策序》)
《战国策》记述着纵横之术 , 隐藏着谋略秘密 , 而这种谋略智慧完全不同于儒家所主张的内圣外王之道 , 是很多士人官宦表面上不喜欢谈论的 , 但是 , 对于此书 , 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们却在明处规劝朝臣属将千万别去读 , 可是 , 他们在背地里却将此书细心揣摩 , 领略捭阖之道 。
那么 , 《战国策》到底是怎样一本古籍呢?
第一 , 《战国策》所描述的时代战乱纷争、礼坏乐崩的时代
《战国策》记述了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 这个时代不同于春秋时期 , 在春秋末期 , 列国世袭的大臣靠着继承的特权 , 聚集财富 , 收养门人 , 其势力不断扩大 , 形成特殊的地位 , 而当时机一成熟 , 这些权臣便挤压君主 , 抢夺君王地位 , 导致各国内乱频起 。 比如 , 晋国便发生了韩、魏、赵三家分夺君王权力的事;在齐国 , 田姓大夫夺了姜姓的天下 , 王权掌控者易姓;就连周王室也丢了许多的土地 , 分裂为东、西周 , 而两周的君主便失去了傲视天下的“共主”地位 , 沦落为与宋、鲁等小国同等的卑贫地位 。
当时 , 秦、楚整合了各派各派力量 , 结束内乱 , 将势力伸张到中原 , 而北方的燕国则向南显示威力 , 形成秦、楚、燕、韩、魏、赵、齐七雄纷争的杂乱局面 。 致使周王室名存实亡 。 世袭的大臣有的乘势力的增强而变成了君王 , 有的却失势衰落了 , 沦落到无权无势的地位 。 专制集权的新君王蔑视旧贵族 , 置之不理 , 他们不再那么重视出身 , 而是大肆重用出身贵贱不同的能人智士 , 原有的封建制度瓦解了 。 而孔子所颂扬的周朝的礼乐制度也随之崩溃 。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 , 而七国则不言礼和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 , 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言祭祀 , 重聘享 , 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 , 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犹宴会赋诗 , 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 , 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 , 士无定主 , 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
显然 , 七国争雄的年代 , 不再尊礼重信了 , 不再宗周言王了 , 不再重视祭祀聘享 , 出现了“邦无定交 , 士无定主”新局势 , 礼坏乐崩 , 列国纷争 , 这就是战国时的基本局势 。
第二 , 《战国策》描述了纵横捭阖、伐交雄辩的策士们
首先 , “士”这一阶层迅速崛起 , 为列国君王所尊重和重视 。
战国一百四十多年 , 礼坏乐崩 , 宗周瓦解 , 祭祀日微 , 宴会无诗 , 轻义重利 。 这时候各国纷争激烈 , 国与国之间关系紧张 , 战事频繁 , 儒家的仁义在列国激烈的争雄中显得毫无价值 , 像孟子这样的儒学名士在这时期也不适时宜 , 得不到重用了 。 而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有实际智谋和纵横才学的人 , “士”的阶层迅速发展起来 , 赶上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 而最热门的人就是“策士” , 就是后来所说的“说客” , 他们驰骋于政治舞台 , 纵横于国际外交活动中 , 捭阖纵横 , 呼风唤雨 。
推荐阅读
- 历史侦查圈|除了“大人”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称呼?,百姓都称呼官员为大人
- 徐文聊育儿|越虚伪的人,越有4个特征,鬼谷子的识人智慧
- 开开心|早晚会时来运转,创造奇迹,鬼谷子劝诫:身上有这种特征的人
- 不二书|《鬼谷子》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6个字点出社会现实法则
- 易道传习社|自己却从不露面,历史上真有鬼谷子吗,培养出庞涓、孙膑等大人物
- 旧史心说|让你的社交如鱼得水,鬼谷子教你为人处世:铭记这3句话
- 旧史心说|脑子一根筋吃大亏,鬼谷子教你大智慧:夸人也要讲究方法
- 茜茜讲育儿|记住这三句口诀,让你识遍天下人,鬼谷子识人术:看人不看脸
- 旧史心说资讯号|鬼谷子只能排第二,第一名当之无愧,历史上能掐会算的五位谋士
- 杨欢小巢|千里之外的郭嘉为何能预测出孙策的死法?天生鬼才不是白叫的